◆「船老大」沈華忠正在駕駛船隻。
◆滿載落水者的救生艇。
◆沈華忠及船員救人。
◆重新購置的蟹籠。
◆掉頭救人的「浙岱漁11492」。
◆舟山市副市長周國嶺(右)向沈華忠頒發「見義勇為獎勵金」25萬元。

「阿拉(意指我們)漁民在海上看到有人遇險,想也不用想,都會去救!」「浙岱漁11492」的「船老大」沈華忠已經重新出發,他正在指揮船員們調整方向,駛向幾百海里外的漁場。海上的信號時有時無,他的聲音聽起來也有些疲憊。「我們救起落水者後,將他們送上救援船隻,便馬不停蹄地駛回岱山購買新蟹籠。大家休整了一晚,就抓緊時間出海了,畢竟路上要開十幾個小時呢。」

3月12日上午,長江口漁場162海區的上空突然揚起了一股濃煙。憑着26年出海捕魚的經驗,來自浙江舟山的「船老大」沈華忠很快便判斷出,這是有人落水後發出的求救煙霧彈。彼時,經過了一晚的作業,船上的蟹籠已被裝得滿滿當當。然而,為了讓船隻更輕便,沈華忠毫不猶豫地命令船員們砍斷了6,000多個、總價值36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蟹籠,開足馬力駛向事發海域,最終救起16人。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杭州報道 圖:香港文匯報杭州傳真

「因為蟹籠過重,漁船無法拖着蟹籠救人,而回收蟹籠至少需要3至4小時,所以拋籠救人是最好的選擇。」沈華忠解釋道,「抵達事發海域時,我看到了一艘救生艇,艇上坐滿了人,還有一個人漂浮在海面上。」先救水裏的人要緊!於是,沈華忠指揮船員立即將救生圈綁上繩子,拋給落水的人,將其套住並慢慢拉近。

裹被餵薑湯 暖護落水者

「估計那人落水的時間比較長,他的四肢都僵硬了,身上的棉褲棉襖也浸泡了海水,十分沉重,最終我們4名船員齊心協力才把他拉上船。」彼時,海面上風浪越來越大,救生艇被浪頭打得搖搖晃晃,沈華忠指揮船員們從順風的位置慢慢靠近救生艇,避免發生碰撞,並將艇上的15人一一接到了漁船上。

上船後,沈華忠發現落水者有失溫的跡象,便拿來自己的衣服給他換上,還為其裹了被子、餵了薑湯,對方才慢慢恢復了意識。見落水者已無大礙,沈華忠立即聯繫上海海事局與舟山市岱山縣漁業指揮中心,得到了在嵊泗西綠華島附近進行移交的指令。經過7小時、近60海里的航行,16名落水船員終於平安登上了「東海救101」輪。

「村民遇困難,能幫則幫」

1967年,沈華忠出生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閘口一村,那裏的村民靠海吃海,大多以捕魚為生。「我的父親、老丈人都是『船老大』。」沈華忠坦言,過去村民出海捕魚,由於船比較簡陋、船上的安全輔助設備很少,海上事故時有發生。「一個村民遇險、遇難,一個家庭就破碎了。」沈華忠說,所以他從小就暗暗發誓,如果在海上碰到這樣的事,一定要不顧一切去救!

「他就是這麼個人,平時村民遇上什麼困難,他都是能幫則幫。」大副張文兵「搶過」電話,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自己跟着沈老大出海已經有20多年了,沈華忠是個怎樣的人,他最了解——仗義得不得了。「某個村民漁船的捕魚設備壞了,沈老大只要知道,就算自己船上沒有備用的,他也會四處打聽,從朋友那裏借來給對方用。」

說起砍蟹籠的決定,張文兵忍不住再次為沈華忠的「仗義」點讚。「按照我們的作業流程,是前一天將蟹籠投放到海裏,經過一晚的捕撈,第二天早上再把它們拉上來。」張文兵說,看到求救煙霧彈時,漁船投放的蟹籠都已經裝滿了,特別沉。「為了迅速掉頭救人,沈老大讓我們立即砍斷拉着蟹籠的繩子,6,000多個籠子很快就沉入海底,幾乎沒有找回的可能性了。」根據香港文匯報記者的了解,即使不算補貨的貨值,僅蟹籠和油費成本,就超過40萬元。

讀文匯報PDF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