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人民政府
您是第位访问者
热门搜索: 新能源 "十三五" 两学一做 去产能 脱贫攻坚
  • 繁体
  • 无障碍版 适老版

    玻璃钢生产厂家琼海玻璃钢雕塑厂家玻璃钢花盆讯息肇庆玻璃钢动物雕塑现货抚州玻璃钢雕塑销售厂家梧州市玻璃钢雕塑四川玻璃钢雕塑摆件销售河南公园水景玻璃钢仿铜雕塑制造做玻璃钢花盆怎么样宁夏城市玻璃钢雕塑定做江苏超市商场美陈厂家供应漳州玻璃钢花盆耐用玻璃钢雕塑价格玻璃钢雕塑手绘鞋福建仿铜玻璃钢雕塑生产厂家河南室内商场美陈生产企业玻璃钢家具雕塑定制泡沫玻璃钢景观雕塑定做价格太原仿铜玻璃钢雕塑玻璃钢雕塑为什么会有裂纹枣庄园林玻璃钢雕塑价格福建户外商场美陈怎么样商场装饰玻璃钢人物雕塑运城玻璃钢雕塑多少钱自贡玻璃钢雕塑摆件施工长春玻璃钢广场雕塑商场美陈效果作用绍兴大型玻璃钢雕塑联系方式新款玻璃钢人物雕塑生产厂家浙江玻璃钢桃子雕塑拉萨玻璃钢卡通雕塑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

    成都市温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2015-05-05
    来源: 区发改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全市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温江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城乡全面现代化,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攻坚时期。本规划纲要根据《关于制定成都市温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二五”期间温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坚持“面向大成都,面向现代化,面向国际化”的定位与追求,确立了“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城乡全面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效应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令人鼓舞的步伐,生态田园型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展现,改革创新深度推进。

     

    专栏1 “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 

        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达到216.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1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8.2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5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64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2倍。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9.6:55.6:34.8调整到2010年的6.2:57.2:36.6。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增加值达7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约1.7倍,年均增长14.5%。第二产业优化升级迈出可喜步伐,增加值达123.7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达21.6%。都市农业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资本化和信息化“五化”建设初具成效。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要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全面深化“六个一体化”,联动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初步形成了城乡同繁荣共发展的良好格局,人口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4%提高到2010年的78%,土地规模经营率由2005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45.9%,工业集中度由2005年的45%提高到2010年的73.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0年城乡比为2.06:1,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2.56:1)。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2179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0008元,分别为2005年的1.94、2.06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不断加强,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保持全市领先,廉租房建设取得突破。城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满覆盖,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全覆盖。卫生医疗事业扎实推进,形成了三级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重大传染性疾病和重大食物中毒“两个零报告”,基本建立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3‰目标以内。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的目标以内,城乡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并轨统一。  

        生态田园型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展现。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成都西部新城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2010年全区道路里程达857公里,道路密度达309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以2条高速公路和23条区内干线道路为骨架,409条乡村公路为脉络,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的道路网络。高起点规划形成了“一心、两环、三廊、四场、多点”总里程200公里的绿道路网体系,目前已完成首期67公里的建设任务。能源保障力度逐渐加强。大力实施“生态低碳”战略,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保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金马河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使用。城乡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率达8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烟尘排放达标率达100%。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区”、“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低碳先锋城市”、“绿色亚洲人居环境奖”、国家级生态区等荣誉。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到位区外资金804.6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3.5倍,全面扩大区域合作,强化城市总体营销,招商引资办法和机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五年的艰苦奋斗,开创了温江发展史上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重要时期,“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已如期完成,“十一五”积累的发展经验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2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二)“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将更加注重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更加注重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民生优先、社会公平。成都将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全力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全面实现“新三最”。温江作为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专栏3  “十二五”面临的重大机遇

        新一轮的外部机遇,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提升战略地位。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省“两个加快”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及“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态势,为温江区抢先占据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更大空间范围谋求未来发展创造了机遇。 
        成都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有利于提升功能定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田园城市的提出将有利于温江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更大空间范围谋求未来发展,进而提升国际化水平。成都正处于由单中心聚集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向多层次空间体系的国际化大都市圈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功能开始在大都市圈进行全面重构,各项功能进一步外移,这将有助于温江承担起成都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部分战略功能,加快融入核心都市区。 
        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有利于向服务经济转型。成都已获批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温江作为试点区域之一,将依托成都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背景,大力推进服务业业态创新,实现服务业的赶超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 
        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有利于形成温江独特的区域竞争力。温江地处“温郫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核心,最有条件展现田园城市空间形态,具备与中心城区紧密相连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综合竞争力,使温江在引导都市区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具有吸引人口和产业的先导地位,成为了一些对环境、交通要求较高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落户的首选区域。 
        统筹城乡发展的良好基础,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温江经过七年多统筹城乡发展,成为了近远郊区(市)县城市化进程最快、城市化综合水平提升最快的区域。“十二五”时期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区新型城市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专栏4  “十二五”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步伐有待加快。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的培育任重道远,“十一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年均增长15.0%,低于生产总值年均17.9%的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偏低。工业转型升级较为缓慢,作为“一区一主业”的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医药等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环节。 
        城市化质量不高。温江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较快,但城市化质量却较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有城无业”现象严重,公共服务与城乡建设未跟上城市化步伐,人口素质需要大幅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
        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要素瓶颈日益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温江具备特殊的生态功能和战略地位,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土地资源较为稀缺,土地后续供给能力较弱;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方向以及现代化城市管理需求不匹配,劳动力质量偏低,高端人才缺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的问题还较突出,增长动力较为单一,2005-2010年,全区资本形成率由56.7%提高到64.5%,最终消费率由38.5%下降到36%。  
        交通已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时期,成灌快铁的建成运营以及地铁2号线的开通将重构成都西部的交通大格局,温江在新一轮全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中落后于郫县、双流等区县,大容量交通和快速交通的支撑明显不足,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通达能力不强。内部交通“路过西行”、“南北阻隔”的现象突出,南部区域主要交通从涌泉进入温江,又从金马、永盛出温江西行,北部交通路网密度较低,不利于要素驻留和城乡统筹发展。 
        在全市新一轮发展中竞争优势逐步减弱。随着全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功能已加快由中心城区向近郊区县拓展,各区县在产业发展、项目引进、吸引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成都“向东向南”的城市发展方向导致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布局倾向,使温江承接产业转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温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压力。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和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定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成更加繁荣富足、更加文明和谐、更加美丽生态的新温江。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根本要求。强化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思路,深入实施“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同步繁荣。
        ——坚持把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战略支撑。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深入推进“兴三优二、一三联动”,围绕大健康、大文化、大商务和信息产业四大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全速推进产业的“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 
        ——坚持把推进功能片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主要方式。按照“产城共生”的发展思路,充分依托区域内现有的市级战略功能区和区级功能片区、重大项目区,加快产业培育与城市建设的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功能完善、实力强劲的城市综合体。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和全民创业战略,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巩固完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社会管理新局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重要举措。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巩固和放大国家级生态区建设成果,深入推进“绿色温江”、“低碳温江”建设,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促进、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重要内容。围绕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休闲文化与创业文化和谐交融、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的“文化名区”,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在提升产业竞争核心实力、城乡建设品质和现代市民素质中的积极作用,大幅增强区域凝聚力和创造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强大动力。坚持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汇聚各类资源和要素推进温江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和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定位,着力实现包容性增长,把温江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足、更加文明和谐、更加美丽生态,具体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5%,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元,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综合城镇化水平超过65%,工业集中度超过80%。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3: 45: 52,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50%。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建设全面进步。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形成,高水平发展义务教育,高标准普及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60万人以内。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基本成熟,社会和谐祥和。 
        ——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2.5%以上,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以内。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加率达9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初步实现全民创业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群众文化生活体系、心理健康干预体系的现代化,群众才能充分施展,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更加愉悦,幸福感显著提升。
        ——生态田园特色更加突出。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267万公顷,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末降低22%以上。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下降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河流水质、大气质量明显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人。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建设更加人性化的生活和创业空间。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引进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3%以上,在温江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稳定增加,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专栏5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三、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的要求,促进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以功能区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努力建设“城乡融合、田城融合”的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
    (一)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1、深入打造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 
        按照“四性”原则和“九化”导则,把生态田园的思想理念融入并贯穿于全区的空间布局、建设形态、自然景观等城乡建设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形成组团式、田园式、生态化、人性化的空间结构和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体系。在南部区域,引入现代城市元素,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构筑城市开敞空间与滨水空间,建设便捷舒适、通达性强的步行系统,增强现代城市的时代感和开放性;在北部区域,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强调发展与保护的协调共进,以大面积农田、林地、花卉、水系为主要生态景观要素,彰显“林、水、花、城”城市映像,形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2、全力推进功能区建设 
        强化城乡统筹的思路和方法,着眼于转变增长方式,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按照“一个片区一个主导产业”原则,构建6大产业功能片区和2个重大项目区,以功能片区为基本单元,联动推进高端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实现 “产业联动、产城共生、共创共享”。

     

    专栏6  温江区功能片区及重大项目区布局示意图

     

        着力培育高端产业。坚持以产业的高端化、特色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大健康、大文化、大商务和信息服务业四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以全球化为市场半径,加快核心主导产业项目集聚,做强产业支撑,将功能片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区。
        加快促进“产城共生”。按照“产城共生、城乡共享”的思路,力促功能区成为核心主导产业引领力强、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的城市经济综合体。大力培育城市功能,完善水电气讯、商务配套,同步发展住宅产业,将功能区建设成为要素集聚、产业强劲、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按照靠近城市、城镇规划区、重大产业化项目“三个靠近”原则,优化新型社区布局,坚持“六有”标准,推进片区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完善利益联动机制,让群众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成功实现转移就业,加快就地城镇化步伐。
        创新功能区体制机制。建立功能区高效精干的组织构架,健全工作推进和目标考核机制。统筹资源要素配臵,实现规划、营销、招商、建设“四同步”。健全功能区市场运作机制,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途径和办法,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功能片区建设。

         3、建设生态田园示范线 
        尊重生态本底,强化系统集成、统筹推进,形成“一廊一轴一核”的生态田园示范线格局,全面展示现代城市、现代农村、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的就地就近职业化就业,带动区域实现新型城市化。

     

    专栏7  温江区生态田园示范线建设布局图

     

        ——一廊。即成青旅游通道示范廊道(含江安河滨河景观长廊)。打造国际休闲度假产业与现代农业示范线,促进现代都市与现代农村和谐共生,城市文明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一轴。即光华大道—大双路示范线(温江段)。依托科技园现代制造业基础和大专院校资源,打造配套完善、自主创新、产学研一体的现代产业新城,形成现代科技新城与体育休闲示范线。
        ——一核。即万春示范核。以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塑造精致田园风光,打造5A旅游小镇,实现城镇与游乐度假产业的融合发展,建成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典型。
    (二)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 
        1、完善提升城市功能 
        完善西部新城综合功能。大力促进地铁4号线等交通设施建设,率先建立智能化基础设施系统,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建设功能复合的综合体,加快培育专业服务业,引进各类企业总部,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加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提升旧城功能。推动以柳城街道为主的老城区有规划、有重点地实施旧城改造。完成东门汽车站片区、合江片区、东关仓库片区、万春路武装部片区等区域旧城改造,启动公平街道旧城改造。改善道路、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街巷环境,增强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加大城郊结合部管理力度和环境整治力度,巩固城市文明成果。
        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小城镇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抓好骨干交通网络建设、村道成网加密工程,建立与城区多通道相连,与周边地区宽畅相接,镇域内高密度相通的交通网络骨架。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推进镇内自来水、天然气、排污等管网与主管网“大并网”。统筹推进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调整优化中小学和医疗网点布局,完善商业、文化体育等生活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功能。
        2、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和拓展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功能作用,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和精细化,实现市政、路灯设施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能。建立健全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设。提升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规划、公安、环保、市政、绿化等城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共享交换。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监控、指挥和调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3、提升人口城市化质量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在全区建立起户口在居住地登记、随人员流动自由迁徙的统一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适应的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权利,提升人口城市化质量。
    (三)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1、加强新村建设 
        围绕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目标,大力推进村落民居建设,深化土地整理、拆迁安臵、林盘整治、跨区域集中等新村建设模式。以新村建设为抓手,配套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惠民社区、大同上郡、友庆兰亭等基础上全力打造“民富、村美、人和”的新农村综合体。大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现代农村与现代城市和谐相融。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加快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兴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建制镇卫生院的提档升级及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农的工作机制。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三无人员”供养、特困户生活补助、灾民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等机制,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3、创新农业农村经营方式
        培养与发展农村各类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持有人组建各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和鼓励农村产权使用人自办或引进社会资本联合创建农业公司制企业,发展产权明晰的产业实体。改造原村组所有的集体企业或经营实体,创建股份制公司。基本形成土地股份化、农业产业化、生产企业化、居住城镇化、收入多元化新格局。
    (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1、构筑立体交通网络 
        坚持协调发展、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现代交通体系发展原则,加快东向南向交通大通道规划建设,构建起“东四南四二轨三节点”的对外复合式走廊、“十纵十横两绕”的综合交通骨架网络和特色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区域交通承载能力。
        建设成都西向区域交通枢纽。以提高对外交通通达性为目标,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4号线温江段、成蒲城际铁路温江段等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对外道路交通网络,向东新增光华8线、成温邛快速路、成温邛东段高架、学府路—双楠大道,与成都中心城区无缝对接;向南新增七星路—温双路、向阳路南延线、温黄路、蓉台大道南延线,与天府新城、武侯、航空港快速连接;打通光华大道与绕城高速、三环路,芙蓉大道与绕城高速等路网节点,实现路网交通的有序转换。
        优化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加强覆盖各功能片区和重大项目区的骨干道路建设,强化各主干道路之间的交互式联通,形成纵向由尚石路、金玉路、府通路—蓉台大道、温玉路—温黄路、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凤溪(翔)大道、鱼凫路—北部田园大道、成环路温郫段、温郫大道、南北大道、永文路—土龙路—光九路等道路构成,横向由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寿安段—彭温路、金友路(二支渠路)、陈石路(三支渠路)、四支渠路—永和路、天乡路、芙蓉大道—南熏大道、光华大道—温泉大道—新华大道、成温邛快速路(温江段)、涌泉大道—温泉大道、成温邛高速路等道路构成,以及第一绕城高速、第二绕城高速构成的“十纵十横两绕”快速综合交通骨架网络。

     

    专栏8  温江区对内对外交通图

     

     

        加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以“大交通、大客运,无缝衔接、立体换乘”的理念,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现代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以江安河和杨柳河等为主干线,建设特色慢行系统,完成首期67公里绿道建设,形成“一心、两环、三廊、四场、多点”的绿道路网体系,完善慢行系统的信息咨询点、停车场、餐饮休闲场所、旅游服务及商店等配套功能。

     

    专栏9  温江区田园绿道规划图

     

        2、建设智能温江  大力完善基础通信网络。
        引导电信、移动、联通、兴网传媒等通信运营商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服务,打造适度超前的基础网络平台。完善通信基站布局,实现“通信无盲点”。实施“全域光网”和宽带提速,实现光纤到楼栋、到村(社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以村(社区)级网络服务中心(站)为核心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下乡”工程,实现宽带入户、村村有信息服务站。
        建设“无线温江”。促进3G网络向下一代无线网络演进,推进无线宽带覆盖工程建设,在城区主要办公场所、高级酒店、高档商务区、科技园、旅游景点实现无线宽带接入,在西部新城率先实现无线上网全域覆盖,全力推进“金马无线数字娱乐城”建设。力争1G国际直达出口接入温江,率先成为全市网络国际直达区。
        3、推进城乡市政公用设施一体化
        加快推进水、电、气重大项目建设。按照现代城市标准,重点推进成都国际体育城片区、光华功能片区、科技园片区、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区、成都国际医学城片区等区域主要输气管道建设和改造;加快铺设农村天然气管网,增强生产生活用气保障能力。新建温江地表水厂,加快天府水厂改扩建工程,提升自来水品质;加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将供水管网延伸到农村居民点,增强水供应能力。加快完成永宁、涌泉、金马、万春变电站建设,增强电力供应稳定性。
        根据相关测算,预计到2015年,全区全年供水量达到3277万吨,比2010年新增372万吨,其中农业用水量1214万吨,工业用水量184万吨,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1879万吨。
        预计到2015年,全区全年供电量达到30.74亿度,比2010年新增16.34亿度,其中农村生产用电量0.04亿度,工业用电量14.6亿度,服务业用电量6.7亿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4亿度。
        结合“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计到2015年,全区全年供气量达到2.4亿立方米,比2010年新增1.5万立方米,其中非家庭用气量1.7亿立方米,家庭用气量0.7亿立方米。
        增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快建成科技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完善永盛镇、和盛镇、寿安镇等小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实现全区污水处理全覆盖。2015年实现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加快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深化城区垃圾袋装化收运方式,实现“无缝对接、交叉清运”,全部及时无害化处理;全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臵水平和质量;巩固提升场镇、乡村主要干道和集中居住区全天候保洁制度。2015年实现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臵率达100%。

     

     专栏10  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大工程

        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重大工程:以地铁4号线温江段、成蒲城际铁路温江段、光华8线、涌泉大道—东坡路、成温邛快速路温江段、成温邛东段高架、学府路—双楠大道、蓉台大道南延线、凤溪大道南延线通道、光华大道与三环路、绕城高速、芙蓉大道与绕城高速互通工程、第二绕城等重点项目支撑的成都西向区域交通枢纽工程;以城乡内部干道支路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支撑的内部交通网络建设重大工程。
        智能温江建设重大工程:网络国际直达区建设工程、无线、光域温江建设工程、宽带下乡工程、“金马无线数字娱乐城”项目等。
        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天府水厂年产3650万立方米改扩建、温江地表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建设、温江北部片区供水管网建设、新区供水管网建设、金马河引水工程等供水重大工程;温郫线输气主管建设、科技园50万立方米/日配气站、北部片区城区供气管网建设等供气重大工程;110KV温江城关站升压、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等供电重大工程;科技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北部片区污水管网建设、科技园垃圾中转站等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重大工程。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取向,以功能片区和重大项目区为载体,深入实施“兴三优二、一三联动”产业发展战略,围绕大健康、大文化、大商务、信息产业四大主攻方向,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与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推进“兴三”进程 
        1、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发挥成都国际医学城片区已经落户的四川八一康复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都分院等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永宁分院、芙蓉长卷中医文化养生公园等项目,大力发展康复医疗、中医药保健、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医疗健康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健康产业高地。依托成都国际体育城片区的国际马术体育公园、电子竞技主题公园、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发展以马术、电子智力竞技以及专业体育训练为核心的特色竞技体育活动与赛事,开拓竞技体育活动和赛事市场,推动体育运动休闲产业发展。依托国际乡村度假休闲产业片区,增加运动体验元素,以农事体验活动、节庆活动、水上娱乐、草地运动等拓展乡村旅游的衍生领域,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形成集都市生态农业、健康休闲体验、度假旅游业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产业链。到2015年,健康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以发展生产性文化产业和消费体验性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消费体验性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演艺娱乐、主题旅游和文博旅游,不断提升温江品质消费能力。发挥重大项目带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作用,加快推进四川创意产业园、温江特效影视及数字娱乐体验区等核心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龙头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依托区内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四川省艺术学院、四川省商业学院、区职教中心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未成年人培训、商务培训等,打造西部教育培训高地。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3、提升发展商务商贸产业 
        依托光华功能片区等区域,以楼宇经济为载体,重点支持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财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基金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吸引商务企业总部入驻,建设成都生态商务总部基地。抓住全市零售业多元化、分散化发展机遇,打造成都西部新城商业副中心,在光华功能片区依托地铁4号线站点建设地铁上盖物业,大力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大型超市、精品专卖店、中高档购物中心、中高档酒店等业态;在老城区等区域增强商业网点密度,发展规模化的商业购物中心;全力引进国内知名网上交易平台在温江设立区域性总部,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商贸业提档升级。积极吸引有实力、有经验的地产开发商,在光华功能片区、科技园片区、成都国际体育城片区、成都国际医学城片区等区域综合城市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功能,打造各具特色的综合体,促进商贸商务产业融合发展。到2015年,商务商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

        4、积极培育信息产业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编制完成《温江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在科技园片区加快构建专业性行业B2B平台,鼓励和推动重点企业整体应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依托花木电子商务中心,深化温江花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打造全国花木交易集散地,网上花木交易中心。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以科技园片区和光华功能片区为载体,促进服务外包企业招商建设工作,发展非金融类数据中心、数据备份、软件开发等业务,形成外包产业集群,加快占领高端服务外包市场。推进温江物联网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拥有物联网业务能力的科研院所,有效实施一批智能化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应用。到201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专栏11  “兴三”重大工程

        健康产业重大工程:美国ICT肿瘤诊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永宁分院、芙蓉长卷中医文化养生公园、“小专科、大综合”医疗综合服务区等重点项目;马术体育公园、室内滑雪场、Babyboss儿童职业体验城、电子竞技无限数字城、玉石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国色天乡二期、云湖天乡等项目。
        文化产业重大工程:四川创意产业园、温江特效影视及数字娱乐体验区、中国出版集团西部基地总部、中华字库研发中心、出版物电子商务、四川艺术学院温江校区、职教中心等项目。
        商务商贸产业重大工程:西部新城商务总部基地、西部资本中心等重点项目;新光三越购物中心、珠江购物中心、丰隆国际商务生活区、温江天来白金五星级酒店及写字楼项目、居然之家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等项目。
        信息产业重大工程:巅峰服务外包基地、成电国家大学产业园、清华科技园成都分园、物联网研发平台等项目。

     

    (二)加强“优二”力度
        1、推动现代制造业高端化 
        加快发展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按照“一区一主业”要求,以集成电路设计与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及辅料、光电子材料加工,消费类电子生产以及消费类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等领域为突破,推动科技园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引入孵化器经营企业,建立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招商多级平台。“十二五”期间,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推动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产业向高端提升。重点发展以特色原料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治疗药物、生物诊断试剂、生物技术疫苗等产品研发与生产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促进科技园与成都国际医学城的联动发展,积极搭建以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研究机构和科技园医药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逐步构建“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孵化创新-规模生产”的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以“全”营养食品、专用营养食品和休闲食品为食品饮料产业发展重点,实现传统食品加工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工发展;构建食品生物技术孵化平台,鼓励大型食品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推进产品产业化进程,推动食品产业链条向食品文化、食品创意等拓展,增强食品产业的附加值。

        2、推动园区转型发展 
        加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在科技园重点培育和发展研发、营销、金融、中介等工业服务中介机构。大力发展制造业总部经济,推动园区现有企业和新引进企业在园区设臵研发中心、决策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和管理中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园区企业、管理机构与国内行业协会和商会的联系协作。

        提高土地投入产出能力。坚持集约用地原则,依照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年度用地计划。严格执行项目引进评审制度、准入制度和工业用地挂牌出让制度,切实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严格控制园区非主导产(企)业用地。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和现有厂区土地及厂房进行标准式多层厂房扩建,实行零土地技改。
        科学引导低效企业退出。围绕科技园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行行业准入分类管理,提高产业的用地、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清理收回土地、区域合作、“大飞地”、并购整合等方式,积极转移传统的食品加工、一般机械制造、普通印务包装等低附加值、低投资密度和低产出能力的企业,有序引导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税收贡献小的企业退出。

     

    专栏12  “优二”重大工程

        做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主业”重大工程:柳河电子信息产业园、成都东创创业街、海科信息产业园、德先电子等项目。
        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产业高端化工程:博奥生物产业研发基地、温江康师傅生产基地、温江科创药业产业园等项目。
        科技园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工程:科技园中央商务区、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

     

    (三)做优做强都市农业
        1、促进特色农业提档升级 
        大力发展花木主导产业。坚持花木产业“信息化、市场化、标准化、资本化、国际化”发展。深化温江花木电子商务中心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集电子信息、物流服务、融资担保和政策支撑为一体的温江花木电子网络营销体系,打造全国知名花木信息收集和发布平台。加快推进幸福田园现代花木产业示范片建设,打造集园林景观设计展示、优势花木产业集群发展、各类花木专合组织健康运营、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示范组团。继续实施花木标准制订和标准化建设,编制温江花木地方标准。优化整合大型花木企业,推动花木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国际景观植物产业园建设,探索花卉网上拍卖交易、花木期货交易等模式,推进温江花木产业国际化进程。
        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在永宁、金马布局有机农产品核心示范基地,打造全川一流的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加强区域合作,探索建立“品牌+基地”、“窗口+基地”、“市场+基地”等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建立农产品基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规范有机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和程序,建立有机农产品可追溯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良好的市场声誉。积极组织开展有机农产品品牌的申报认证工作,力争到2015年培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家以上,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达到50个以上,有机农产品年销售60亿元以上。
        “一三联动”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突出“以花促旅”的主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旅促农、以旅助农,实现一、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在金马河、江安河、成青快速通道等区域,加强乡村农田景观、乡村建筑景观、农耕文化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建设,在友庆花香天府、永宁鱼凫田园等区域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打造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景区,提升温江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建设农业科技总部基地 
        依托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等科技资源,抓好成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搭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大力开展对花木产业、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具有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着力引进一批从事农业总部经济、信息、物流、科技展示等方面的优势龙头企业,强化导向、辐射、孵化等功能,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人才聚集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新成果展示中心、农业高新产业孵化中心。

     

     专栏13  都市农业重大工程

         特色农业提档升级重大工程:永宁“鱼凫田园”基地、国际景观植物产业园、友庆花香天府、花城印象、幸福田园现代花木产业示范片、花木电子商务中心、西部花木服务中心等项目。 
        建设农业科技总部基地重大工程:四川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中试基地等项目。

     

        五、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培育消费热点为重点拉动消费需求,以调整政府投资取向、激活社会资金为重点优化投资结构,以鼓励自主创新,强化人才资源保障为重点推动区域创新,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

     

    (一)扩大消费需求
         1、有效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职工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稳步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有效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着力提升都市农业水平,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2、培育新消费热点 
        加快旅游、文化、商业等消费市场培育和产品开发,引进和建设大型卖场、新型购物中心和商务楼宇等高端商业设施,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努力形成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消费热点,带动交通、住宿、购物、餐饮、娱乐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稳步推进城市人口聚集,扩大消费群体,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3、改善消费环境 
        优化市场运行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欺行霸市、哄抬物价行为,改善服务质量,为购买商品服务创造良好氛围。完善区域商业网点规划,提高商业集聚区的交通通达性和便捷度,规划建设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强周边环境治理。加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财政对农村消费的补贴力度。

        (二)优化投资结构 
        1、调整政府投资导向 
        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为目标,加强与中央、省、市重大投向的对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将政府投资重心向有利于促进消费倾斜,向“三农”、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领域进一步倾斜。

        2、全面拉动社会投资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发挥好政府性投资和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各类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民营资本投入温江发展,积极推动海峡两岸产业基金和健康产业基金建设。建立完善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引进各类担保或再担保公司。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支撑作用,运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债等多种投融资方式激活民间投资,拓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三农”投资服务体系和金融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程序,规范完善投资控制、建设管理以及监督管理。强化政府投资计划管理,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建立完善投资项目评审和后评价制度,促进政府投资效益提升。建立非政府投资项目评估机制。进一步清理规范规划设计、项目评估、财务、法律、信息、监理等投资建设项目咨询服务业,完善投资项目社会咨询服务体系,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健康、信息、食品医药和都市农业等重点产业,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品牌。深化校(院)地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完善合作交流机制,引导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协同参与解决区域科技创新重大问题。
        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科技投入、创新人才、研究中心、科技成果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培育建设各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
        推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资金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构建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科技服务机构,重点培育一批技术转移、科技成果交易、科技评估、风险投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园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企业技术中心等,促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
        2、强化人才资源保障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加大政府对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要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大量引进能够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大学城、博士后工作站、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农科城、成都国际科教艺术城等载体,搭建人才培养开发与创新创业的基础平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的事业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健全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

     

    专栏14  推进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建设科技园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校(院)地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等。 
        人才工程: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等项目建设,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要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六、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以生态田园理念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产业高端化发展,走“生态优先”的新型城市化、产业高端化道路,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绿色温江”、“低碳温江”,塑造温江生态田园品质。

    (一)深入建设“绿色温江” 
        1、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城乡绿化景观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纵横全区的绿道系统,科学布局和建设森林体系、园林绿地体系。深入实施“引林入城”工程,优化丰富城市内部的绿化景观,对功能片区之间实施有效隔离和生态联系,全面开展绿化工程,加密绿地服务半径,合理配臵各级公园和广场绿地,并利用绿道进行串联,加强立体绿化和河滨绿化。加强生态水系保护和恢复,适当布局明渠,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形成片状水体与带状水网相结合的水域体系。深入实施“生态细胞”工程,创建生态小区、生态村、生态家园,建设各具特色、错落有致、丰富多样的生态村落体系。
        保护田园特色。合理规划大地景观,在各城镇之间以农田保护区、观光农业区和绿化带相间隔。编制绿地规划、林盘群落保护规划,对相对聚集的林盘,按照群落方式保护林盘以及水、林等自然要素,保持生态多样性,达到自然循环稳定状态;对散落在城郊田园的林盘进行适度小规模低强度建设开发,建设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游憩园林。
        2、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
        强化扬尘污染控制、油烟专项整治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加强水源保护,继续实施以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为重点的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覆盖全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及末端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设施建设和维护,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巩固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闭搬迁成果,关闭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户)。加大对建筑噪声和交通噪声的监管力度,在噪声敏感地区设臵隔离带,缓解施工噪声污染状况。继续做好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减轻环境承载压力。
        加强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落实污染减排责任,合理分配减排指标,促进减排量落实到项目。推进科技园及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强化企业环保社会责任,积极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促使企业减少排放。
        3、完善环境管理机制
        根据全区产业发展导向,加强项目环保审批,提高产业生态准入门槛。建立绿色信贷机制,积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定期向银行提供企业环保信息。推进“数字环保”建设,加强对全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以及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提高环境监察与监测能力。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制度、公众参与综合决策制度和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等,提高公众对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着力打造“低碳温江” 
        1、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 
        积极推进服务业低碳化改造,杜绝一次性资源消费,推动服务业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金融等行业无纸化服务,加强餐饮行业餐厨垃圾回收管理和清洁能源运用。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广运用低碳技术,降低排放水平。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花农采用喷灌、滴灌、温室等各类生产设施,引进推广容器育苗、网袋育苗、无土栽培和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推广使用生物肥、生物农药等新产品,打造“一三联动”低碳农业示范项目。
        2、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 
        加快建筑业低碳化步伐,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核心,大力推进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发展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大新型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推广使用。坚持用低碳理念优化提升交通组织体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慢行道体系,建设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街区。
        3、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实施低碳产品示范工程,建立节能环保宣传展示基地,在重点市政道路、商业街道、户外广场等城市照明领域,推广应用LED光源等高效照明产品,鼓励商场、宾馆、写字楼等大型公建使用节能产品。加大低碳理念、低碳行为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普及,提高公民低碳意识和培养良好低碳生活行为。开展低碳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对外宣传,树立“低碳温江”品牌。

    (三)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切实加强土地管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保护耕地。严格执行用途管制制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制度、经营性用地与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政策规定,加强闲臵土地处理力度,控制宽马路、大广场建设,促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利用。加快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执行集体建设用地招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持证保征”、“持证准入”制度。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采取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互相连通等方式,打通通往主要城市综合体的地下廊道,提升空间集约利用水平。
        2、节约利用能源资源 
        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节能力度。通过开发推广节能技术,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行业,实现技术节能。通过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实现管理节能。加大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实施力度,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设备。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引进培养能源评估中介机构,运用市场力量推动能源节约。
        3、节约利用水资源 
        坚持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加强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取水许可、用水有偿、水资源论证、计划管理等制度,制定全区水资源开发总量、河道纳污总量、用水效率控制“三条红线”,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臵、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行阶梯式水价,利用价格杠杆,建设节水型社会。


    专栏15  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 
        “绿色温江”建设重大工程:绿道系统、城区主要干道立面绿化、城市景观渠建设、生态细胞工程、江安河滨河景观整治、金马河滩景观建设、金马河第三级闸坝工程、温江区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村庄环境及林盘整治、杨柳河及小流域综合整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数字环保”等项目。
        “低碳温江”建设重大工程:海科大厦照明节能改造、珠江shopping mall地源热泵等低碳建筑示范项目、零碳旅游产业示范园区项目、“一三联动”低碳农业示范项目、低碳产品示范工程等。

    七、加快建设“文化名区” 
        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原则,注重文化均衡化、品质化和高端化,着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引导、教育和传播作用,推进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塑造区域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一)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现代文化,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努力构建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发掘树立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引导全区群众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二)全面繁荣文化事业 
        1、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 
        围绕创建全省公共文化均衡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十分钟文化圈”,数字电视、有线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人人看等工程建设,夯实城乡文化均衡化发展基础。推动文化品质化发展,加快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档案馆、剧院等一批标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到2015年,村(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实现100%达标。
        2、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 
        以“十分钟文化圈”为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大课堂、文化精品进社区等各类文化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广泛开展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创新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手机图书馆”和社区“一卡通”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建设“农家书屋”服务综合体。
        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畅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渠道,形成有效推动群众自发组织、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运作机制,提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培训和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和完善非赢利文化机构运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源,培育民间文化组织。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投入保障和监测评估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1、优化发展环境 
        以文化创意、数字出版、新媒体、演艺娱乐、主题旅游与文博旅游业为重点,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完善投融资、产权交易、产品展示和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务,加快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逐步造就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和核心团队。
        2、培育市场主体 
        依托四川新华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鼓励企业间采取股份制形式合作组建公司,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集团。扶持民营文化企业进入文艺表演团体、博物馆和展览馆、非新闻类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动漫和网络游戏、印刷物分销等文化产业领域,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提升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3、繁荣文化市场
        发展文化产品市场,建设文化超市,鼓励发展中小型特色书店、专业书店和社区书店,规范和发展演出市场,开拓动漫游戏、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市场,扶持艺术品市场发展。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完善文化信息和技术交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培育引导文化消费群体,拓展文化市场空间,提升文化消费的审美化、现代化品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方式。

     

    (四)塑造区域文化特色 
        1、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 
        加大对鱼凫村遗址、陈家桅杆等各种文化古遗址、古建筑的保护,注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深度发掘地域传统特色文化内涵与价值,加强区域鱼凫古蜀文化、光祈音乐文化、生态田园文化等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及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传播和再造,积极创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着力塑造文化精品品牌。
        2、深入推进文化植入 
        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中的文化植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文化植入策划,形成田园城市文化之魂,提升区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建设品质温江。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韵”的思路,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名村、名院建设工作。放大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润色三次产业,积极为健康产业、旅游业、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注入文化元素,提升产业内在文化价值。


        专栏16  文化名区建设重大工程 
        文化事业重大工程:“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工程、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广播系统村村响工程、电影人人看工程等项目。
        文化特色塑造重大工程:城乡建设中的文化植入工程、文化资源系统研究、传播和再造工程、鱼凫历史文化、光祈音乐文化品牌建设工程等。

    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深入推进以创业促就业 
        实施创业就业优先战略,围绕在全市率先建成创业型城区目标,深入推进充分就业、有效就业和稳定就业。依托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以网络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加速农民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化,完善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资金、小额担保贷款、金融机构商业贷款三种渠道形成的“融资超市”,有效整合各类创业孵化基地,提升创业孵化基地的服务内涵和承载基础。完善就业岗位和人力资源收集、匹配制度,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和用工联系互动机制,对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重点帮扶,全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
        2、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培育和完善城乡一体、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体、营利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补充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培训机制,强化针对性培训,提高就业培训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率。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切实保障城乡就业困难群众就业,政府公益性岗位向就业困难人员倾斜,提高困难人员的就业稳定率。实施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继续加强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实现对失业人员的科学统计和动态监控。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就业门路和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层次。力争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96%以上,“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消除。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继续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和强迫劳动、非法职业中介、欠薪逃匿行为。完善“分片包干、主动监管、上下协同、动态监控”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自愿加班并获得合法报酬的权益。巩固劳动合同制度示范区建设成果,扩大和谐劳动关系镇(街)、社区覆盖面。逐步建立平等的劳资协商机制,完善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 
        深入实施全民社会保障工程。取消城镇、农村社会保险参保身份限制,建立健全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管理服务城乡“三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征缴扩面,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十二五”时期在全市率先实现全民社会保障。加快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社区和行政村社会保障服务站覆盖率100%。
        完善城乡养老保险体系。整合现行城镇、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搭建现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无缝转接通道,促进城乡居民自由流动就业。重点做好农村居民的参保扩面工作,推进具备缴费能力的农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把农村灵活就业人员、花木种植及经营户、个体经商人员等作为重点扩面对象。充分利用耕地保护基金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优惠政策,调动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完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在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住院互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项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均等化。加快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信息化建设,实现看病结算“一卡通”。完善大病医疗互助制度,进一步降低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起付线和参保人员住院费用自付率,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最高支付额度,推动需方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及医疗卫生服务。
        2、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低保标准随经济发展及时调整的自然增长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落实“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政策。实施城乡统筹的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做好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救助功能,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福利设施。进一步做好优抚安臵工作。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
        3、改善困难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行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方式,加强新居工程建设,逐步解决生活和居住困难家庭的安居问题。适当放宽购房贴息条件,创新租售并举新机制,逐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
        (三)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1、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深入实施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战略,争创全省教育先进区和全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深入推进教育集团发展壮大,科学配臵各类教育资源,完善中小学教师“区管校用”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深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建立城区中小学骨干教师与农村教师帮扶制度,促进城乡师资互动交流,全面带动城乡教师队伍整体提升;进一步抓好优质资源满覆盖工作,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大力推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同质同价,促进就近入学;到2015年,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覆盖率达100%,形成全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城域专用光纤网络,实现校园内网建设“班班通”;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维护、更新长效机制;探索现代化学校制度,打造现代学校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以中美公民教育、亚洲学生领袖论坛,中外学校友好结队交流等为平台,加大国际知名教育品牌引进力度,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力打造具有温江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品牌。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继续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中职生助学”体系,实现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着力发展社区(农村成人)教育,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建立起以“学习生活化”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区社区居民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总人次达到常住人口的70%以上。
        2、着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人人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完善三级卫生网络建设,提高城乡卫生资源配臵利用效率,加强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促进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提高重大疾病、地方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能力。积极推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抓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创建省、国家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实施健康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工程”。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两网”体系,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数字卫生建设,全面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到2015年,为所有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居民预期寿命提高到78.5岁,婴儿死亡率降到5‰,孕产妇死亡率降到9/10万。
        3、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体育中心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健康绿道体系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促进“田园温江、运动温江、幸福温江”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到2015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在全区111个村(社区)中覆盖率达100%。依托成都金马国际体育城,积极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精心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4、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保持适度人口规模,调整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城乡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创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和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全面推广应用流动人口“绿卡”,夯实“齐抓共管、网格化模式、综合服务”的流动人口动态服务管理体系,出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公共卫生、居住条件等政策,建立健全均等化服务、多元化管理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长效机制。
        支持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全面完成温江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化养老机构。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妇女平等获得教育、就业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专栏17  社会事业重大工程 
        教育事业重大工程:成都现代农业科技园——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四川省教育考试考录中心项目、温江区职业教育中心、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校区建设、温江金马西湖实验校新建项目、四川电院扩建、温江区新城区小学及幼儿园建设项目。 
        医疗卫生事业重大工程:成都医学中心——医疗综合服务区、温江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温江区中医院迁建、温江区永盛镇卫生院迁建项目。 
        体育事业重大工程:每年新建1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加快体育馆、全民健身路径、健康绿道体系建设。 
        人口管理服务重大工程:温江综合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等。


    (四)优化创新社会管理 
        1、深化城乡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 
        以民主化为目标,充分保障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的民主化、社会化。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深入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推动区域发展目标由物质成果全民共享向社会进步成果全民共享转型。深化基层自治,在公共服务和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主动引导群众参与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真正实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加快镇(街)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结构,提高城乡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职能分离,积极探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站(所)与村(居)委会分开,完善政府向基层自治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2、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慈善、社区服务、文体活动、行业协会、社会福利等各类社会组织,鼓励相关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科技、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扩大购买服务,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真正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3、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建立健全重大社会决策听证和重大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更直接、更广泛、更有效的民意收集机制,严格执行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深化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工作,稳步推进消防和人防事业发展。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健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事故灾害、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臵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温江”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健全民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和侨台工作。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作用。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加强法制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推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九、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继续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全面改革开放中汇聚国内外优质要素,提升国际化水平。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扎实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以增强和深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法规建设,突出市场、服务、效率三大取向,进一步将改革的重心转到制定规则和标准、强化监督、提供优质服务上来,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转型。全面实施政务信息公开,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完善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深化行政流程再造,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主流民意回应机制和政务服务社会评价体系,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创造条件让群众更好地有效参与、有效监督。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降低行政成本,不断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完善城乡一体、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做好统计、审计、档案等工作。
        2、深化镇(街)机构改革 
        依法探索和尝试将部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权限向镇(街)延伸,推进优先发展重点镇的体制机制创新,赋予其城市规划、管理、环保、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权限,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深入推进农村 “四大基础工程”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鼓励农民建立长久不变的产权关系,推动农村承包土地、农村房屋自由流转,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逐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流动,放开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农业农村的投资领域。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
        2、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协调和衔接好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发展、村镇建设、交通、水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关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按照“政府引导、镇(村)组织、农民主体、市场参与”运行模式,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设立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集中使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土地综合整治。
        3、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全面推进村民议事会制度建立,有效保证村民的民主权利。调整村级组织职能定位,实行“三分离、两完善、一加强”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重点调整村委会村级事务决策者和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者职能。优化村级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村务监督机制和村级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组织领导,实现村党组织领导方式向管方向、定原则、强监督和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对村级组织运行规则及议事会议题审查、村级组织规范运行和决议落实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
        4、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建立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分类供给、经费保障、设施统筹建设、民主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五大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创新办法和途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足、用好村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民主议事制度和规则。建立村级民主机制建设达标验收和日常检查监督机制,促进长效机制建立完善。
    (三)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
        1、完善财政体制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健康、文化、信息服务等税源型产业,强化税源引进,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金稳定来源的机制和办法。积极推进镇街财政体制改革,优化区、镇(街)两级财政运转体系,明确事权与财权的支出责任,切实调动镇(街)发展经济积极性,建立起与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2、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以构建和适应公共财政为导向,加强对政府性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领域的财政支出比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区级财政公共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
    (四)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 
        1、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因素,全面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健康、信息服务等领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支持民间担保机构发展,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拓宽微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担保模式。加强微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微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2、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公共服务分类供给机制,通过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各自优势,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满足居民差异化公共服务需求,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逐步推进劳动就业、养老助残、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五)深化开放合作 
        1、营造国际化城市氛围 
        以医学健康、运动休闲、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优势产业的国际化为突破口,大力吸引各国人士来温江生活、工作、旅游。按照国际性标准提升交通网络及文化、体育、娱乐等公益设施规划建设水平,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领域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国际先进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治理机制,为公民、社会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治理提供多元化、畅通的参与渠道。开展国际性高层次文化对话与交流,举办一批影响力广的高级别产业论坛、体育赛事、重大节会等活动,不断提升“金马马术体育文化旅游节”的层次、内涵和影响力,鼓励区内高校经常召开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建立多元国际文化兼容环境。

     

        2、实施城市营销战略 
        整合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和专业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完善城市营销工作机制。建设专业化的营销队伍,统筹整合城市形象、旅游推广、投资促进、文化交流、人居环境、节会活动等领域的资源和诉求,通过新闻宣传、文化交流活动、政府公关、高端论坛、广播电影电视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展示温江独具的特色和魅力。
        3、推进现代投资促进活动 
        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以功能片区和重大项目区为主体,围绕高端产业链条上的核心项目、品牌企业以及相关配套项目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不断创新投资促进手段,推行规划促进,努力提升规划水平,以规划的专业化程度、专门化水平吸引高专业水准企业集聚;推行链条促进,围绕核心主导产业全球搜索产业关联度高的顶尖目标企业、目标人才,以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吸引其上下游企业成链条成集群聚集发展;推行专业机构促进,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开展合作,鼓励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参与投资促进工作。
        4、加强多层次区域合作 
        按照区域一体化和“全域成都”要求,抓住市级战略功能区的建设机遇,加强与周边区(市)县在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管理体制、生态环保、交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利时机,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设;继续加强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的合作。通过举办各类国际高端论坛、国际性体育赛事、国外产品巡回展、国际文化周、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扩大与美国、新加坡、港澳台等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层次和领域,促进双方在医学健康、运动休闲、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提升温江的国际知名度。
    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合理调控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臵公共资源,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确保完成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本纲要提出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的发展方向,是对市场主体的导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政府应担负起维护和稳定市场秩序、营造自由竞争环境的任务,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本纲要确定的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投资消费结构、推进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建设“低碳温江”等重点任务,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努力实现。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政策,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本纲要确定的城乡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本纲要提出的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等要求,主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等法律手段,并辅之以经济手段加以落实。
        本纲要确定的体制改革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臵。要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不失时机地推进,并注重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用规章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着力抓好项目的招引促建,确保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加强重大项目的规划、筛选和储备,研究提出一批符合“十二五”规划、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能够进入实施阶段的成熟项目,加强具有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大项目和优质项目的引进和储备,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功能片区和重大项目区的引领和聚集效用。加强用地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土地供需计划,加快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区内闲臵土地清理,努力盘活存量,保证重大优质项目顺利落地。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着力抓好项目的招引促建,确保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加强重大项目的规划、筛选和储备,研究提出一批符合“十二五”规划、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能够进入实施阶段的成熟项目,加强具有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大项目和优质项目的引进和储备,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功能片区和重大项目区的引领和聚集效用。加强用地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土地供需计划,加快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区内闲臵土地清理,努力盘活存量,保证重大优质项目顺利落地。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加快制定重大项目认定办法,建立门类齐全、符合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数据库。通过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年度重大项目计划滚动编制和调整制度。加强项目前端评审、评估工作,加快制定重大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后评价与新上项目挂钩机制,后评价机构直接参与新上项目审查工作,将已有后评价的相关项目结论报告作为评价新上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
    (三)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构建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三个层级组成的规划体系。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各重点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体现,重点专项规划要与全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市上相关规划紧密衔接,各重点专项规划之间也要加强协调,避免冲突、脱节,形成相互衔接、协调统一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空间特点,努力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具体空间;在对具体领域提出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保证规划实施的重点项目。年度计划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结合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的方向。
    (四)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 
        建立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反馈机制。建立动态跟踪档案,逐步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加强公众参与,建立面向公众的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透明度。
        加强对规划确定的调控目标的监测预警和对重大改革、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调整完善和纠正。依法评估规划中期实施情况,并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评估报告。经评估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时,由区政府提出修订方案,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名词解释  

     
    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统一体,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六个一体化:成都市委、市政府按照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所提出的重大任务和目标,是指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六大领域的“一体化”。 
    四大基础工程: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指农村基层治理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及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工作。 
    新三最: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 
    两个率先:力争在成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城乡全面现代化。 
    “四性”原则: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即:产业支撑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与当地时间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性。 
    “九化”导则:即“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包括布局组团化、建设集约化、环境田园化、产业高端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和配套标准化。
    综合城镇化水平:反映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生活质量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六有”标准: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有均衡的公共服务配套,有持续的就业服务保障,有便捷的商业服务配套,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有民主的自治机制。
    城乡三无人员:由民政部门收养的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公民。
    3G网络:指使用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线路和设备铺设而成的通信网络。3G网络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手段相结合,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三分离、两完善、一加强”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政府职能与自治职能分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完善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的领导。
    现代投资促进活动: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或者引导本国、本地区企业向境外投资,从而拉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向潜在的投资者所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形象塑造,即塑造和宣传本国、本地区、本城市的投资环境;二是招商引资,即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活动,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销售网络;三是管理服务,即为潜在的和现有的投资企业服务,吸引和扩大他们的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申明
    • 联系我们
  • 主办: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温江区政务服务管理和行政审批局
    网站维护及投诉举报电话:028-82760174
    网站标识码5101150001   蜀ICP备17022554号-2
    川公网安备51011502000242号

    玻璃钢生产厂家琼海玻璃钢雕塑厂家玻璃钢花盆讯息肇庆玻璃钢动物雕塑现货抚州玻璃钢雕塑销售厂家梧州市玻璃钢雕塑四川玻璃钢雕塑摆件销售河南公园水景玻璃钢仿铜雕塑制造做玻璃钢花盆怎么样宁夏城市玻璃钢雕塑定做江苏超市商场美陈厂家供应漳州玻璃钢花盆耐用玻璃钢雕塑价格玻璃钢雕塑手绘鞋福建仿铜玻璃钢雕塑生产厂家河南室内商场美陈生产企业玻璃钢家具雕塑定制泡沫玻璃钢景观雕塑定做价格太原仿铜玻璃钢雕塑玻璃钢雕塑为什么会有裂纹枣庄园林玻璃钢雕塑价格福建户外商场美陈怎么样商场装饰玻璃钢人物雕塑运城玻璃钢雕塑多少钱自贡玻璃钢雕塑摆件施工长春玻璃钢广场雕塑商场美陈效果作用绍兴大型玻璃钢雕塑联系方式新款玻璃钢人物雕塑生产厂家浙江玻璃钢桃子雕塑拉萨玻璃钢卡通雕塑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