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登录

2000多张“遗照”背后,农村老人的“死亡尊严”

作者:李秀莉

2022-11-05·阅读时长8分钟

2427人看过
杨鑫为这些老人拍摄的照片,是很多老人人生中,除了身份证照之外的唯一照片。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过去四年间,80后摄影记者杨鑫和她的团队志愿者们为近2000位老人拍摄了“遗照”。这些老人基本是偏远山区的空巢老人。杨鑫为这些老人拍摄的照片,是很多老人人生中,除了身份证照之外的唯一照片。



口述 | 杨鑫

记者 | 李秀莉

编辑 | 王珊  

“纸牌位”

我是陕西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今年37岁。工作十多年里拍摄过不少农村题材的照片。

我第一次想到为老人拍“遗照”,是在一个低保户老人家里。那是2017年,我当时与人合作了一个叫“老有所衣”的公益项目,给贫困老人们送“温暖包”,有羽绒服、羊毛护膝和羊毛袜等。

触动我的那个老人70岁左右,住在两间小土房里。我去的时候,门口的土灶台还烧着火,屋子里烟熏火燎。老人的房间里,正对门摆着一张方桌,桌上竖着一张A4大小的硬纸板,上贴白纸,用毛笔写着“xxx之牌位”,牌位前有燃过的香,显然是经常在供奉。

 

我有些吃惊,问了一句,“怎么没有照片?”“山里人谁去拍照?”老人的语气很平淡。我又问她是否还记得老伴的样子,她有点尴尬地抿了下嘴,“走了十几年了,早不记得了。”临走前,我举起相机,给她拍了张照片,后来洗出来送去给她。她可高兴了,反复用手摩挲着照片,嘴里还念叨着,“以后不在了,留给娃们看”。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我爷爷,他去世很早,我从来没见过他。我对他的所有了解,都来自奶奶的讲述。她说爷爷会做豆腐,还是一个赤脚医生,年轻时总是挑着担子边卖豆腐边帮人看病,有时看病还不收费用。每说起这些,奶奶的话茬就停不下来。当我问爷爷长啥样,奶奶也说,没有留照片,不太记得了。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其实我小时候也没照过相,看到村里其他小孩有满月照之类的,我觉得很遗憾。上大学时,我选了摄影专业,加上想去平常不太去的地方,见各种各样的人,工作后我就主要做纪实摄影。

 

现在,手机如此普及,在许多人的概念里,拍照就是举手之劳。但在商洛,如今依然有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拍过照片。商洛市位于秦岭南麓,“八山一水一分田”,几乎没有平缓地带,脱贫攻坚之前,包括商洛市政府所在的商洛区在内,都是国家级贫困县。

为了生存,这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的老人,大都用老年机,一两百块钱,只能接打电话、发短信和手电筒照亮。有些连手机都没有,跟子女联系,要通过村干部或邻居传话。如果子女有心,在家时会带老人去镇上或者城里的照相馆里拍张照片。

老人们自己是不会去拍的,一是怕花钱,二是山多路途远,这里相邻两个镇,翻山越岭开车可能都要一两个小时,有些村子还没有公共交通,年轻人都靠摩托车出行,老年人腿脚不便,出村都难。有老人告诉我,有几年,也有人会开着面包车来村里,说免费拍照,只收相框的钱。可一个相框要几十块,老人不舍得。况且质量也差,太阳一晒,照片就褪色,糊到看不清脸。

2000多张”遗照“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在琢磨帮农村老人拍“遗照”的事情。我奶奶的遗照,就是我上大学时用胶卷机拍的,奶奶是小脚,我还特意拍了她的脚和手的特写。我拿给老师看过这些照片,她觉得拍得好,还提到让我用学校的大画幅相机去拍,参加影展。

事情还没做成,奶奶就去世了。在她的葬礼上,用的就是我当时给她拍的一张黑白照——奶奶站在老房的土墙下,一头白发,对着镜头笑。每看到这张照片,与奶奶有关的生活记忆就会涌来。比如奶奶喜欢养猫,养的第一只猫是黑白色的,很调皮,经常在院子的柱子上练爪,把柱子抓得很细。

到了2018年,我遇到一个做公益的契机,就和伙伴们做了现在这个“老有所忆”的免费拍照项目。第一次拍照是2018年冬天,在离商洛城区20多公里的一个村子里,我们上午九点就到了,挂起两块背景布,摆好椅子,简简单单就是摄影棚。拍之前,我们心里没底,怕万一老人们觉得忌讳,没人来,多尴尬。

 

结果没过一会,就有村民过来问,你们这是不是可以照相。我特激动,用双手比划着12寸照片的大小,说不收钱,还送一个金边相框,只要年龄满65岁就行。拍了十多个人以后,消息传开了,先拍的老人把邻居和亲戚都叫来了,有骑三轮车的、骑摩托的、还有推着板车来的,一直到下午2点才拍完。有人说这是他们除了办身份证外,第一次拍照。

受这次活动鼓舞,之后的一个月内,我们又去了三个村子,拍的照片加起来有四五百张。我们选的都是空巢老人相对集中的偏僻贫困村。去之前,我们先和村长联系,村长会通知村民,给我们报个大概的拍照人数,人多时,我们派两个摄影师,人少就去一个。

 

在拍摄时,我们从来不提“遗照”这个词,但村干部告诉我们,他们反而会跟村民讲,照片是“老了(死亡的委婉说法)之后用的”。这老人们对此好像没什么心理负担。拍照时,他们会说,“那谁还不死了,有照片总比没有好吧?”有时拍摄,一些老人紧张,旁边的老人还会打趣,“你不笑,你家娃以后把你照片给扔了咋弄”,或者“你个老怂,这照片摆你家柜上,丑不丑。”

 

很少有老人对拍照提要求,基本都觉得顺眼就行。有一个老人,有龅牙,长得不算好看。他跟我说,自己曾花钱照过两张相片,都不满意。我琢磨了下,可能是因为,他一笑,龅牙看起来很明显,不笑,整个人又看起来很严肃。我就跟他开玩笑,让他放松,最终抓到了一张满意的照片:嘴角微抿,龅牙被遮住,表情也松弛。

拍照时,对于老人的面貌,我们会最大程度保持真实状态,胎记、老年斑类等都会保留,除非被拍的老人有明显的面目缺陷。像我们遇到过一个老人,少一只眼睛,拍的时候我就问他,“眼睛后期给你修一下行不?”他表示很愿意。

对照片的背景,第一次拍照时,我们提供了红、蓝两色供挑选,结果大部分人都选了红色,觉得喜气,后面我们就只用红背景。另外,我们的所有照片,虽然老人心知肚明是遗照,但表情都很舒展,不是那种别别扭扭的笑。

 

老人们这种对生死的态度,可能跟商洛的风俗有关系。我从小商洛农村长大,村里老人过了60岁,会给自己准备寿衣和棺木,就摆在住的房间里,做好的时候还会请客。可能在他们的观念里,这跟祝贺添新丁一样,也是大事。

落寞

对于我们这些外来者,老人很热情。不少人拍完照不走,会站在路边一直等着,邀请我们去家里“烧水喝”,就是做客吃饭。我们一般都会拒绝:因为农村老人做一次饭要吃一天,我们去了,他们不但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还要格外忙活。

但也有拗不过的时候,有一次,一个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到中午饭点时,一点也不吃。回去的路上,她悄悄告诉我,活动中间去上了个厕所,被一个拍过照的老人认出来,硬是拉到家里吃了一碗凉粉一个饼。

 

接触久了,就知道这些老人的热心来自哪里。像大多数北方的农村一样,我们去过的村庄,平时村里老人最多,要么在房前屋后干点农活,要么去山上挖点草药,摘点酸枣。腿脚好一点的老人,平时还去赶个集,凑个热闹。腿脚不好的,就整天坐在自家院子里发呆。村子里特别安静。

我这几年跑农村,最大的感受是,在政策扶持下,农村老人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大,基本从土房子搬进了砖瓦房,院子也做了硬化,可他们却始终很孤独。我在短视频账号上发过一个老人的故事,他有五个孩子,都外出打工,一年回来一次。我问他,想不想孩子呀?老人说,想,想了就视频。我说你还会发视频呢。他说他自己不会打,只会点接听,所以永远都是等着孩子打过来。

 

接触的老人多了,我有时会很难过。有一次拍照,一个老大爷急匆匆跑来,布鞋上和身上都是水泥点子,脸上也沾了一些。他有些为难地说,自己在附近给人和水泥,是正干着活跑来的,能不能先拍。我还没开口,旁边的队伍就给他让出了位子。我边给他收拾水泥点边随口问:叔,咋这年纪了还干重活呢?老人说,能赚一点是一点,不给娃们添麻烦。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68岁了。

隔天,又有个独居老人,腿脚不好,拄着拐杖挪过来拍照。我问,叔,腿不舒服,咋不去医院看看?老人摇摇头,说年纪大了,负担不起,也不想让娃们花钱。

 

这些场景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父母。我现在和父母分开住,有一年,春节前两天,我正在分装发给山区老人的暖心包,我妈正好在我这,她在旁边站着,我看她有些不太对劲,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下。她说就是感冒,吃点药就好了。我也没太在意,结果那天我正在公益活动现场,就接到嫂子电话,说我妈突发心梗,上手术台了。我们都觉得老人身体硬朗,其实不是,他们只是能忍,有病了也不说。

 

在村里,也能看到农村老人身上的韧性。我们曾遇到一个老人,80多岁,老伴离世多年,儿子也意外受伤,失去劳动能力,需要照顾。除了国家补助,她平时就靠种玉米、豆子、核桃,拿到镇上卖点钱。我们第一次见面,是给她送羽绒服,当时她戴一副破手套,穿一身破棉袄,清瘦,但很有精神气儿,住的三间简陋土屋建在山顶,车都开不上去,却收拾得很干净。

后来我们去她的村子拍照,她一直站在旁边等我们忙完,拉我们去家里做客。到了她家,她掏出核桃,不停塞给我们,还拿出下午要吃的饼,我们拗不过,六七个人分了她一个饼。

 

拍“遗照”这个事,我们已经进行了4年。这些照片,有些已经真的成了遗照。2018年,我们刚开始做活动,将第一批三个村子拍完后,才去洗照片,结果送到第一个村子,有村民指着其中的4张照片说,人已经不在了。那之后,我们拍完一个村子,就尽快把照片送过去。

第一次拍摄完,我们将照片洗出来,在村子里做影展,四根铁丝,拉出了一个20米长、30米宽的照片墙,挂着整整四五百张照片,相同的尺寸,清一色的红蓝背景,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笑脸,看起来特别壮观。那次来了好多老人,特别热闹。后来,我们专门做了展架,每拍完一个村子,就做一次展览,把大家聚起来,再热闹一次。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菲菲/ 审核:同同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秀莉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8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玻璃钢生产厂家定西抽象人物玻璃钢雕塑玻璃钢佛像雕塑制作广东玻璃钢花盆云南玻璃钢仿真雕塑商场美陈需要什么资质广州玻璃钢雕塑厂家现货商场美陈效果方案怎么做工艺品玻璃钢雕塑设计西工玻璃钢雕塑加工厂家六盘水玻璃钢景观雕塑四川周边商场美陈批发价邯郸水果玻璃钢雕塑美陈玻璃钢雕塑怎么样玻璃钢雕塑品可以保存多久昭通玻璃钢雕塑批发鹤壁玻璃钢花盆花器南通春季商场美陈北京玻璃钢雕塑多少钱一平米广东玻璃钢海豚雕塑艺术摆件海南玻璃钢佛像雕塑厂家欧式人物玻璃钢雕塑厂家吉林佛像玻璃钢雕塑图片河南镂空玻璃钢雕塑定做玻璃钢卡通雕塑草莓规格邯郸标牌标识玻璃钢人物雕塑西安公园玻璃钢雕塑订做价格玻璃钢头像雕塑济南玻璃钢雕塑优势广西省玻璃钢人物雕塑玻璃钢雕塑制品厂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