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屠呦呦,理想治愈世界,“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其他途径关注界面…

屠呦呦,理想治愈世界,“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文 |环球YOLO精英 南方

编辑 | 美龄

作为药学家,屠呦呦为人及其低调,但所做的成就却举世瞩目。6月17日,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此前,全网媒体都纷纷预告说,屠呦呦科研团队将宣布“重大科研新突破”,人们都翘首以待屠呦呦科研团队“放大招”。但屠呦呦团队却说,这项研究,不能算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只能说是“取得了一定进展”。

低调、务实、严谨,踏踏实实搞科研,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从“重大科研新突破”回归到“科研新进展”,这不是咬文嚼字,而是科学精神的回归。这在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身上,只是日常的坚守。因为在她看来,“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她的名字的是父亲屠濂规从《诗经·小雅》里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所来的,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仗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屠呦呦的命运就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屠呦呦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从小备受疼爱。父亲屠濂规平时很喜欢读书,家中楼顶小阁间就是他的书房,其中摆满了各类古籍。书房也是屠呦呦最爱的去处,她经常会坐在父亲身旁也找本书看。虽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图岁月。

屠呦呦走上药学之路,是从16岁开始的,这一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中止学业,历经两年多的治疗调理方才好转。这段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凭着这个信念,1951年,屠呦呦考上了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专业是生药学,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冷门的专业。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屠呦呦不是那种天才型科学家,她所有的荣誉都是慢慢积累而来的。除了去参加过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研究所,研究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半边莲,分析银柴胡的药理,研究冬虫草的化学成分,编辑《中药炮炙经验集成》……

20世界60年代初,正值美越交战时期,疟疾肆虐,两军深受其害。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制定了研究计划。为了保密,最终以“523”作为任务的代名词,,对抗疟疾的523项目正式启动。

最初,“523项目”进展并不顺利,1969年初,负责人来到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希望能得到科研支持,中医研究院很快成立了课题组,39岁的屠呦呦被委以重任,成为科技组组长。

屠呦呦带着一批研究员,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了380种提取物,用在小白鼠身上做抗疟疾检测。长达4年的时间,无数次试验过后仍然毫无进展。对于药物研究,这太正常了,枯燥、寂寞,仿佛永远找不到答案,这样的感受令人绝望。

科研就是一场比赛,比谁更有耐心,更能忍受寂寞。屠呦呦的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在她看来,“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

研究中,屠呦呦开始注意到青蒿提取物的作用,但后续的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到40%。但很快又再度陷入僵局,青蒿对疟疾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我们分析,抑制率上不去的原因可能是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太低。”

屠呦呦不死心,她把目光转向了厚厚的古代医书典籍。直到有天,她发现中国古籍《肘后备急方》里记载有一条处方能治愈疟疾导致的发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在接受采访时,屠呦呦回忆道:“当时我就想,这书里说的为什么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汁。后来顺着这个思路,改在较低温度下提取。”在历经数百次的失败后,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实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上,要想造福于人类,必须应用于临床,从中性提取物到药品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完全的成功,那么,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又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很难描述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青蒿到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科学的进步让更多人获益;然而,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每一小步前进都显得步履维艰。任何科学创新看似机遇,其实来自非凡的洞察力、宽广的视野和顽强的信念——为保证病人用药安全,屠呦呦带头试服;为取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她在海南疟区奔走,高温酷暑之下,喂患者服药。

青蒿素的应用,使因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了近50%,多个国家甚至彻底根除了这种疾病。也真是如此卓越的贡献,2015年,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在领奖时,屠呦呦感谢了很多人,“我唯一不感谢的,就是我自己因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和责任。”

做523项目时,屠呦呦的两个女儿一个4岁,一个1岁。为了研究,她舍小家顾大家,大女儿寄养在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送到宁波老爸老妈家。等到忙碌告一段落,3岁多的小女儿才见到妈妈,可已经完全不认识她了,见着她就躲。

屠呦呦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奉献给自己的家庭,但却成为了无数个家庭的再生父母。但屠呦呦始终淡泊,“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咱们加紧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吧。”就连当初诺贝尔奖颁发的300多万奖金,也被她捐给了年轻人的科研工作。

今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屠呦呦位列28位候选人名单之中,她打败了宇宙探秘人史蒂芬·霍金,打败了量子力学创始人马克思·普朗克,与爱因斯坦、阿兰图灵和居里夫人并肩“20世纪最伟大的四位科学家”。对于屠呦呦的入选,BBC给出三大理由:“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的成就跨越东西”。“如果要用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已年近耋耄的屠呦呦仍然醉心于研究青蒿素之中,青蒿素这几十年一直是对抗疟疾最好的良药,屠呦呦也表示,它是我们面对疟疾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在这过程中难免产生了抗药性。而这次,她和她的团队宣布,他们延长了青蒿素的用药时间,解决了“青蒿素抗药性”这一世界级难题。而且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途径,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成绩简直是所有红斑狼疮患者的救星!但当众多媒体纷纷表示想采访她的时候,她又躲回去自己的实验室,兢兢业业地摆弄起她的试验了。

或许正是这种内心平静的力量、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真理的勇气组成了屠呦呦这位科学大家的“品格配方”——“终有一天,我将告别青蒿,告别亲人,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我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让我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望终生热爱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浓绿,守望发展的中国中医事业。”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财经号 科学研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屠呦呦,理想治愈世界,“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文 |环球YOLO精英 南方

编辑 | 美龄

作为药学家,屠呦呦为人及其低调,但所做的成就却举世瞩目。6月17日,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此前,全网媒体都纷纷预告说,屠呦呦科研团队将宣布“重大科研新突破”,人们都翘首以待屠呦呦科研团队“放大招”。但屠呦呦团队却说,这项研究,不能算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只能说是“取得了一定进展”。

低调、务实、严谨,踏踏实实搞科研,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从“重大科研新突破”回归到“科研新进展”,这不是咬文嚼字,而是科学精神的回归。这在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身上,只是日常的坚守。因为在她看来,“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她的名字的是父亲屠濂规从《诗经·小雅》里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所来的,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仗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屠呦呦的命运就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屠呦呦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从小备受疼爱。父亲屠濂规平时很喜欢读书,家中楼顶小阁间就是他的书房,其中摆满了各类古籍。书房也是屠呦呦最爱的去处,她经常会坐在父亲身旁也找本书看。虽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图岁月。

屠呦呦走上药学之路,是从16岁开始的,这一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中止学业,历经两年多的治疗调理方才好转。这段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凭着这个信念,1951年,屠呦呦考上了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专业是生药学,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冷门的专业。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屠呦呦不是那种天才型科学家,她所有的荣誉都是慢慢积累而来的。除了去参加过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研究所,研究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的半边莲,分析银柴胡的药理,研究冬虫草的化学成分,编辑《中药炮炙经验集成》……

20世界60年代初,正值美越交战时期,疟疾肆虐,两军深受其害。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制定了研究计划。为了保密,最终以“523”作为任务的代名词,,对抗疟疾的523项目正式启动。

最初,“523项目”进展并不顺利,1969年初,负责人来到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希望能得到科研支持,中医研究院很快成立了课题组,39岁的屠呦呦被委以重任,成为科技组组长。

屠呦呦带着一批研究员,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了380种提取物,用在小白鼠身上做抗疟疾检测。长达4年的时间,无数次试验过后仍然毫无进展。对于药物研究,这太正常了,枯燥、寂寞,仿佛永远找不到答案,这样的感受令人绝望。

科研就是一场比赛,比谁更有耐心,更能忍受寂寞。屠呦呦的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在她看来,“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

研究中,屠呦呦开始注意到青蒿提取物的作用,但后续的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到40%。但很快又再度陷入僵局,青蒿对疟疾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我们分析,抑制率上不去的原因可能是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太低。”

屠呦呦不死心,她把目光转向了厚厚的古代医书典籍。直到有天,她发现中国古籍《肘后备急方》里记载有一条处方能治愈疟疾导致的发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在接受采访时,屠呦呦回忆道:“当时我就想,这书里说的为什么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汁。后来顺着这个思路,改在较低温度下提取。”在历经数百次的失败后,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实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上,要想造福于人类,必须应用于临床,从中性提取物到药品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完全的成功,那么,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又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很难描述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青蒿到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科学的进步让更多人获益;然而,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每一小步前进都显得步履维艰。任何科学创新看似机遇,其实来自非凡的洞察力、宽广的视野和顽强的信念——为保证病人用药安全,屠呦呦带头试服;为取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她在海南疟区奔走,高温酷暑之下,喂患者服药。

青蒿素的应用,使因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了近50%,多个国家甚至彻底根除了这种疾病。也真是如此卓越的贡献,2015年,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在领奖时,屠呦呦感谢了很多人,“我唯一不感谢的,就是我自己因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和责任。”

做523项目时,屠呦呦的两个女儿一个4岁,一个1岁。为了研究,她舍小家顾大家,大女儿寄养在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送到宁波老爸老妈家。等到忙碌告一段落,3岁多的小女儿才见到妈妈,可已经完全不认识她了,见着她就躲。

屠呦呦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奉献给自己的家庭,但却成为了无数个家庭的再生父母。但屠呦呦始终淡泊,“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咱们加紧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吧。”就连当初诺贝尔奖颁发的300多万奖金,也被她捐给了年轻人的科研工作。

今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屠呦呦位列28位候选人名单之中,她打败了宇宙探秘人史蒂芬·霍金,打败了量子力学创始人马克思·普朗克,与爱因斯坦、阿兰图灵和居里夫人并肩“20世纪最伟大的四位科学家”。对于屠呦呦的入选,BBC给出三大理由:“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的成就跨越东西”。“如果要用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已年近耋耄的屠呦呦仍然醉心于研究青蒿素之中,青蒿素这几十年一直是对抗疟疾最好的良药,屠呦呦也表示,它是我们面对疟疾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在这过程中难免产生了抗药性。而这次,她和她的团队宣布,他们延长了青蒿素的用药时间,解决了“青蒿素抗药性”这一世界级难题。而且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途径,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成绩简直是所有红斑狼疮患者的救星!但当众多媒体纷纷表示想采访她的时候,她又躲回去自己的实验室,兢兢业业地摆弄起她的试验了。

或许正是这种内心平静的力量、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真理的勇气组成了屠呦呦这位科学大家的“品格配方”——“终有一天,我将告别青蒿,告别亲人,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我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让我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望终生热爱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浓绿,守望发展的中国中医事业。”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玻璃钢生产厂家夺艺雕塑名人玻璃钢浮雕厂家河南户外玻璃钢雕塑批发深圳玻璃钢景观雕塑规格衢州定制玻璃钢雕塑销售电话信阳标识标牌玻璃钢景观雕塑人物玻璃钢雕塑设计沈阳小区玻璃钢雕塑生产厂家石嘴山玻璃钢商场美陈乌兰浩特玻璃钢景观雕塑安徽欧式玻璃钢雕塑生产厂家河源人物玻璃钢雕塑厂南昌创意玻璃钢雕塑定制呼和浩特玻璃钢雕塑设计定制温州玻璃钢雕塑优势花都玻璃钢花盆花器巴彦淖尔玻璃钢雕塑厂家来宾玻璃钢雕塑公司新型玻璃钢艺术雕塑惠安玻璃钢动物雕塑青岛汕头玻璃钢雕塑成都邢台玻璃钢卡通雕塑玻璃钢雕塑人物一平方蓬莱玻璃钢长颈雕塑深圳大型玻璃钢雕塑摆件玻璃钢雕塑厂家价格玻璃钢雕塑做颜色流程湖南玻璃钢雕塑制作厂家重庆户内玻璃钢雕塑供应商芜湖商场中秋美陈乌当区玻璃钢雕塑制作厂家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