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专题
  • 拍卖
  • 雕塑
  • 书法
  • 艺 术 家
  • 古董
  • 古建筑
  • 民俗
  • 画廊
  • 篆刻
  • 国画
  • 艺术机构
  • 摄影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古代龙缸官窑瓷器为什么难成器大

古代龙缸官窑瓷器为什么难成器大

来源:  浏览 4546

龙缸是官窑瓷器专为皇家使用的瓷器类别,但是受到瓷器烧造工艺的制约,古代烧造出来的龙缸成品非常的少。
明万历时期,景德镇窑役繁重,民不聊生。奉皇帝之命烧造龙缸,无奈器大难成,久而不得。传说窑工童宾只身越入窑火之中,大龙缸果然得以烧成。童宾由此也被大家奉为窑神来祭拜。暂且不论窑神故事的真实性有几分,从实物遗存和文献记载均可知,明代嘉万时期御窑烧造龙缸是确有其事的。
万历皇帝的定陵出土带有嘉靖年款的龙缸,表明了嘉靖时期龙缸的烧造。
北京西郊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墓葬出土品中有3件青花大龙缸,直径达70厘米,上绘青花云龙,色泽极为鲜艳。款书“大明嘉靖年制”。
朱翊钧为什么要用嘉靖年制造的龙缸来陪葬呢?
原来在景德镇御窑厂内设有龙缸窑32座,专烧“大龙缸”,烧造龙缸的工匠叫“龙缸匠”,另外还有敲青匠、画匠和各种夫役等,烧造一个龙缸需要很大工力,并且技术要求较高,稍有不当就会造成次品。
万历二十七年(1599)税监潘相在景德镇监造龙缸,窑工们饥饿苦累,还要遭受皮鞭的毒打,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宾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的反抗,于是“哄然停工”不再复工,直到万历皇帝朱翊钧死时,龙缸还没有造成,只好用嘉靖时烧造的龙缸入葬。
唐英也曾作《龙缸记》,其中不仅描述了发现明代龙缸的事实,还提及了面对“古物”的态度:“夫古之人之有心者之于物也,凡闻见所及,必考其时代,究其疑识,追论其制造之原委,务与史传相合。而一切荒唐影响之说,不得而附和之”。
青龙缸,邑志载,前明神宗间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事详神小傅,此则成后落选之损器也。弃置僧寺墙隅,余见之,遣两舆夫舁至神祠堂西,饰高台与碑亭封峙以荐之。或者疑焉, 以为先生好古耶,不完矣;惜物耶,无用矣;于意何居?余日:否,否,夫古之人之有心者之于物也,凡闻见所及,必考其时代,究其疑识,追论其制造之原委,务与史传相合。而一切荒唐影响之说,不得而附和之……由志所云,万历已亥到今,雍正庚戊相去凡一百三十二年,其不沦于瓦砾者必有物焉。实呵护之余,非有心人也,神或召之耳。故记之。缸径三尺,高二尺强,环以青龙,四下作潮水纹,墙口俱全,底脱。

《江西大志》中有关于龙缸窑的记载,记录了嘉靖三十八年以后:

因青窑数少,龙缸窑空闲,将龙缸大窑改砌青窑十六座,仍存龙缸窑十六座,以备烧造龙缸之用。
 
文献所载,加之龙缸及龙缸窑的存在,证明了嘉万时期龙缸的烧造。除此之外,龙缸窑需改砌才能作为他用,也说明了龙缸窑的特殊性,它在窑炉构造、甚至于窑门宽度上都与烧造其他瓷器的窑炉有较大差别。依照《江西大志》中的记载,嘉万时期,龙缸窑生产周期为19天,每窑次装烧1口,每两月可出窑3次,即出缸3口。即便如此,还是会因“口罄肚凸、均属难成、虽经造解,然皆百选一二”,可见其烧造难度。
据《明史》记载,早在嘉万之前,正统时期景德镇就曾奉命烧造青花龙缸:
 
正统元年,浮梁民进瓷器五万余,偿以钞……宫殿告成,命造九龙九凤膳案诸器,既又造青龙白地花缸。王振以为有璺,遣锦衣指挥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

其中提到的“宫殿告成”应指正统时期重修谨身、奉天、华盖三大殿工程完工,如此“青龙白地花缸”则是为此而烧造。虽太监王振“以为有璺”,应是有龙缸并没到达合格的使用标准,因此没有烧成;但后又“敕中官往督更造”,其结果并未提及。长期以来,在故宫等地的传世器物中也未见正统时期烧造的龙缸。而以紫禁城内现在所有的殿前大缸来看,都是金属质的,这应是当时烧造龙缸未成的结果。即便嘉万时期有烧造成功者,也已经不作为宫内殿前使用了。直至清代,紫禁城内再也没有用青花大缸陈设于殿前的做法。

上图的龙缸是1988年在东司岭发现的。直至2014-2015年,经过考古发掘,又发现了一些龙缸的残片:
与早期的发现不同的是,新发现的龙缸出土位置明确、地层关系清晰,从考古地层学的角度证明了此类龙缸的年代。这不仅为早期发现的正统风格的青花龙缸“正名”,也有力地证明了正统到天顺时期御窑烧造之盛,并不存在所谓的“空白期”。同时,御窑厂遗址发现的集中埋藏的龙缸残片,以实物材料验证了《明史》中关于正统时期曾经烧造龙缸但未成的记载:而将不合格的产品打碎处理,也符合那个时期御器厂处理淘汰品的方式。至于唐英在《龙缸记》中所记发现了未被打碎处理的龙缸之事,应与隆庆以后御器厂不再打碎处理落选品相关,只是弃置在御器厂内。

明代景德镇窑工为烧造龙缸付出了多少已无从考证,但留存至今的文献、龙缸、龙缸残片以至景德镇老城区中的龙缸弄,都为我们讲述着关于龙缸的故事。

釉里红云龙纹钵缸,清康熙,高36cm,口径40.5cm,足径40cm。
  钵缸圆口内敛,鼓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以釉里红描绘海水江崖双龙戏珠图案,龙睛以青花点饰,双龙从海水中腾起,威武矫健,作戏珠状。近口沿处绘青花弦线两道。
  此钵缸造型古朴端庄,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的发色纯正。
  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不论小品还是大器,均造型古朴,胎体坚致,釉色浓淡分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龙缸


 清乾隆 青花红彩龙纹大缸

 清乾隆 青花红彩龙纹大缸 高46   口55   底31厘米
        宽弧口沿、腹部弧度小、收底,平底微凸呈一饼形状;胎坚细,通体施白釉,釉面光亮匀净,微发青;外壁口沿下有一行 “大清乾隆年制”楷书官窑款。口沿上用红彩描绘菊花;外腹壁则用青花结合红彩精绘五条正面、侧面龙,形态不一、雄壮威猛,在怒涛凶涌的大海上穿行于祥云之间。
        龙缸装饰手法系采用青花勾勒图案轮廓再填以红彩突出主题纹饰,工艺精妙。此种器身绘制龙纹的大缸是专为宫廷使用而定制,称为龙缸。其造型庞大规整,烧制难度高,成品少。因此清末《景德镇陶歌》称咏:“龙缸有供自前朝,风火名仙为殉窑。博得一身烟共碧,至今青气总凌霄”,足见其烧制工艺的艰难。可见在清代瓷器烧造技艺如此娴熟大缸烧造成功的几率也很小。

明清烧造大缸工艺有有一定的技术,但是技术还不完善,明之前的宋代也没有大缸,所以人家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根本不存在。


TAG: 陶瓷 瓷器

上一篇: 高足碗

下一篇: 清道光描金粉彩瓷器无双人物图碗

更多关于 古代龙缸官窑瓷器为什么难成器大 的信息
  • 古代龙缸官窑瓷器为什么难成器大
古董知识
+ more
  • 明代香筒器形的演变
  • 明清瓷器的玉璧底有什么区别,古董瓷器怎么..
  • 蜡像艺术品如何保养和维护
  • 古典红木家具的南漆北蜡指的是什么
  • 文物古董鉴定程序与修复方法
  • 古建筑的帽檐,古建筑瓦当图片鉴赏
  • 古董青铜器修复的步骤
  • 图片介绍古典家具不同种类部件名称
  • 什么是明清红木家具的束腰和无束腰
  • 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活动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