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Urban Sociology(2) 城市社会学(2) 万向东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Urban Sociology(2) 城市社会学(2) 万向东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Urban Sociology(2) 城市社会学(2) 万向东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2 第二讲 人文生态学(Human Ecology) 与区位空间理论

3 1. 城市的物理形状 The Shape of The City

4 1.1 中心辐射状 (The Radio-Centric City) ——多是工业革命前的城市设计 第一、古代城市的形状主要取决于防卫的需要。 第二,辐射状城市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要降低到达市中心的交通成本。 第三、同时还便于城市扩大,以及附属区域的建立。

5 1.2 The Gridiron City 城市的网格状结构
直线长街、直角相交,形成规则的城市街区。这是典型的工业革命之后的城市设计——日常经济活动的非常需要的场地。 网格状城市布局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地分割 (parcel out) 城市用地,并且可以方便地买卖;也便于人流和物流的交通运输。

6 1.3 城市扩张 (City Growth)的三种维度:
地平面(Horizontal) 、垂直线(Vertical) 、间隔(Interstitial) 水平面维度——(1)平面扩张(摊煎饼),京、长、穗、沪;(2)移山填海增加面积;(3)水面——桥梁、水上生产基地、水上居民;(4)大都市区和城市群。 垂直的维度——(1)建筑物高度:高层建筑(图片资料),城市天际线抬高;(2)地下交通、管线、供排水系统;(3)空中交通、卫星与无线电通讯系统;(4)高层与外层空间。 城市与人口活动的内部扩张——(1)人口密度增加;(2)人口活动的速度(生活节奏、交通与通讯速度);(3)空间(场地)的重复利用率(24小时开放)。

7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上海浦西区的人口密度为3.7万人/平方公里, 北京城区人口密度1.4万人/平方公里, 广州城区人口密度1.3万人/平方公里, 目前世界主要大城市: 东京1.3万人/平方公里, 其余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8500人/平方公里(香港总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90人) 广州石牌村人口:约5.5万,面积约0.5km2 (蓝宇蕴,2005,《都市里的村庄》,三联书店)。

8 1.4 The Shape of Ci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马克斯.韦伯坚持认为,中世纪的城市——有封闭的围墙、规则的市中心、中世纪的人们知道他们归属于哪里,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将城市整体认同为自己的“家”——是形成城市体验的典型。 而现代城市居民对城市考虑得最多的是其经济活动的意义——街道、房子、工作等——它们值多少钱?而其他的方面——老邻居的传统、宗教的联系纽带、对城市的整体认同——可能都被抛弃了。

9 2.The Economics of Urban Land Use

10   2.1 城市的经济优势 (the economic advantages of cities) 城市位于物产丰富、服务便利的地区中心,或者可以很方便地转运,提供廉价的物品和服务。降低运输成本。 ——城市还可以形成产业群(agglomeration industries),由主产业带动许多下游产业。降低产业成本。 ——竞争使得同类产业易于集中在相同的地方,形成专业性的产业区。提高规模效益。 ——形成更方便,信息、服务更集中,制度、行为方式和行为预期更稳定。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降低市场成本。

11 人口集中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总而言之,城市造成了种集中优势——CBD效应和交通中心及转运效应。
这种效应也是造成城市之间的差别的原因——腹地资源的差别、物品和服务的差别等,并且进一步由此造成了世界城市的等级化。 因为城市相对其腹地具有如此明显的经济优势,所以城市一旦开始之后,就会象“磁铁”(芒福德,1989 [1961],《城市发展史》)或“放大器”(Harvey Molotch, 1976, The City as a Growth Machine, A.J.S., 82, 2, Sept )一样,从周围地区吸引丰富的原材料和人口。

12 2.2 城市用地的一般模式 (The General Pattern of Urban Land Use) William Aloso:城市用地的理想模型 (a model of ideal case) : (1971, ‘A Theory of the Urban Land Market’, In Larry S. Bourne, e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N.Y.: Oxford Univ. Press, 1971, pp )

13 首先假定(assumption): A、城市位于一个完全的平地上面, B、只有一个CBD, C、各个方向的交通运输都是有效的, D、城里的人都是受自利的经济动机所激励的 E、暂不考虑其他因素(如特殊地形和交通体系、种族关系、政治和历史因素等等)。

14 关键的一点在于,在面对有限地城市中心土地(及其可能带来的利益)的竞争中,只有那些出价最高的人可以得到市中心的土地,于是在商业区就会明显地被商家占据,并且形成CBD。
商家虽然可以挤入CBD,但商人个人却可能是住在其外部尽可能靠近的地方。因而在CBD的外围,地价逐步下降——随着交通成本、与竞争者的联络减少、对顾客的吸引降低而下降。这些地段可以提供CBD的职员居住。 地价的变化举例:

15 Land Value on Manhattan’s West Side,
1970 (dollars per Sq. Ft) Distance from CBD (1000 of ft.)

16 Aloso的模型认为城市有两个主要区域:处在中心的由商家(办公室、工厂、仓库等)占据的CBD和处于周围的住宅区。围绕内部住宅区的是另外一个“圈带”,其面积更大。在住房变得稀疏时,就可以看到露天影院、公园、墓地、高尔夫球场等。再往外,人口减少,就可以见到农田了。 Aloso的模型可以一个图表示:

17

18 2.3 内城的衰退(Inner-city poor)
——实际上,这里共有几个自变量的影响: A、CBD的地价昂贵,远处的交通成本高,这是最初的基本事实; B、早期的住宅区除了少数豪门大户之外,都是面积狭窄、比较拥挤、环境污染; C、城市范围的扩张与经济发展,使中层居民收入和生活要求提高,扩大居住面积,但内城已经没有空地,只能由城市转向郊区; D、内城的质量较差的旧房被空置,出租给穷人。原住的穷人过去占据较差地段,现在被新扩张城区包围,但无力改造,变成脏乱差的穷人区。

19 ——在中国大城市, 一是人口多,以发展为主,生活享受为次,哄抬了中心城区地价,因而中心城区商业利润大,地价高。 二是政府和房地产商进行旧城改造时的成本较低。 三是政府注意了旧城改造问题,加之其动员能力较强,可以进行有组织的旧城改造。所以中国城市的内城区并未呈现衰退现象,虽然环境恶劣、市政设施老旧、城中村拥挤等现象依然存在。

20 3.Classical Human Ecology ——古典人文生态学 (人文区位理论)

2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3.1 城乡区域结构的早期思想
在关于城市与区域结构的众多思想中,大家可能忽略但却不可忘记一个更早的渊源: 霍华德关于田园城市的设想。 1898年,英国生物学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出版了《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埃比尼泽.霍华德,2002[1898,1902]《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霍华德认为,在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适合的居住条件之间存在着矛盾,大城市与自然界之间产生了隔离。而城市无限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因而需要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建议限制其自发膨胀。

22 霍华德提出了 “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
每一个城市有人口32000人,占地400公顷。外围有2000公顷的永久性绿地供农业生产用。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六条大道从中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个一占地20公顷的公园(1)。公园之外用来建筑公共建筑物,如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2)。再外围是是一圈占地58公顷的环形公园(3)。再外面是商店、商品展览厅等(4),在其外围则是住宅(5),再外面是一条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是学校、幼儿园、儿童游戏场及教堂(6),最外围又是一圈花园住宅。他还认为,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以不远的地方再建一座城市,但他坚持强调城市周围要永远保留一定的绿带的原则。

23 3.2人文生态学的评价( William G. Flanagan ):
城市社会科学的职责是双重的,在研究都市空间之中的社会生活之外,还要研究都市空间的创造——为了了解都市环境对社会组织、人的经验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还必须了解都市环境本身的生产过程。 因此,城市社会学必须研究城市的构成和再构成,或者说关注城市建筑环境的构成。  人类空间的秩序遵循着各种因素相互结合的逻辑: 1、最佳地段的竞争; 2、全面有效的空间利用; 3、相邻用地的互相兼容; 4、人口规模和构成的变迁; 5、经济的扩张或萎缩模式; 6、交通运输的技术状态等。 (William G. Flanagan, Contemporary Urban Soc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P45)

24 在这方面,思路设计做得最为巧妙的莫过于人文生态学或都市生态学的理论。
由此可见,人类空间的秩序是由多种因素的动态混合而产生的。但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也是可知的,最终是可以预测的,实质上也是人类定居的内在本质的体现,即是说,人类空间的分布是在人类定居的基本原则本身制约之下的一种合理秩序的表现。 在这方面,思路设计做得最为巧妙的莫过于人文生态学或都市生态学的理论。 虽然后来这一理论范式受到了非常多的批评,但这一理论传统仍然在继续发展,有很多的拥护和追随者。现代都市社会学集中关注的是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主题,人文生态学家们却是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提出了这些问题。人文生态学首先将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融合在一起来了。 (William G. Flanagan, Contemporary Urban Soc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P46)

25 “当社会学家们在美国剧变的城市中心寻找秩序的时候,……他们被生物学家正在从事的工作所刺激……”(霍利)
3.3 人文生态学的思想来源——生态学理论: “当社会学家们在美国剧变的城市中心寻找秩序的时候,……他们被生物学家正在从事的工作所刺激……”(霍利) 因此,芝加哥学派的生态学家开始把城市区域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在其中,不同区域、部门和核心都由于竞争资源而呈现出差异性。他们并且提出了关于城市区域扩张的各种模型(乔纳森.特纳,200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上册),华夏出版社,第二编进化理论,第8、9章,P92-93)。 人口、生产 城市(人口和各种家居、 商业空间的结合)扩张: 聚集强化——人口密度提高——资源竞争——(空间、政府资源、零售市场等)——市场价格变动——竞争升级——有限区域资源竞争更为紧张——生存和商业成本提高——城市扩张

26 资料来源:乔纳森.特纳,200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上册),华夏出版社,P93。
早期城市生态学“城市扩张模型” 资料来源:乔纳森.特纳,200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上册),华夏出版社,P93。

27 芝加哥学派研究都市空间的进化和结构的背景性的假定是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 集中居住的大量人口的聚合要求有一种复杂的分工体系,社会又要求将职业化的都市人口重新整合到一个互相补充的有机整体中来,这提供了人口在生态上互相依赖的理论的基本原则。 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生物学): 竞争如何使社会各部分优胜劣汰的模式。 在帕克看来,社会世界被分裂为一种马赛克状态,其中的每一块都在一定程度上从结构和文化上与其相邻单位区别开来。

28 ——帕克企图理解形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力量,将城市当作他的实验室,创造了人文区位学的科学。
“在都市社区的范围内,有好几种力量在运行着……这些力量会带来都市社区的人口和制度有序的和典型的聚集。试图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描述个人与制度的典型集合(正是上述力量的合力造成了个人与制度的集合)的科学便是我们称做人文区位学——区别于植物和动物生态学的学问” 在帕克看来,社会世界被分裂为一种马赛克状态,其中的每一块都在一定程度上从结构和文化上与其相邻单位区别开来。 (Park , “The City: Sugges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Human Behavior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Robert Park, & E. Burgess & Mckenzie, The City, 1967[1916], ) ——帕克企图理解形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力量,将城市当作他的实验室,创造了人文区位学的科学。

29 3.4 都市发展的区位理论 虽然帕克非常小心地将他的研究同动植物生态学研究区分开来,但他还是看到了在人类竞技场中也和在生物世界一样,有一些相同的力量在起作用。 他认为人类生活也是受到生存竞争的进化原则支配的——这种支配总是以“竞争”的表面形式表现出来——为了保障自己的需求,人们总是要互相竞争有限的资源,如食物、衣物、居宅以及有价值的土地等。 其结果是,一些人得到了有利的资源而另一些人却失去了,这是无可避免的。这种竞争的结果使城市形成了一种有特征的形式——分化成“自然”的区域(因为并非是有意地计划的): 商业区、少数民族的邻里、破旧的下等地区、出租式公寓等。

30 帕克一方面提出了许多与城市用地的经济理论一样的关于竞争的假说,另一方面又明显地区分了竞争中的社会因素。人们并不只是为了经济目的而竞争,同时还为了权力——对公园、街道或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控制,为了声望——居住在受尊敬的邻居中间或者穿时新的服装等。 帕克通过对他所生活于其中的二十世纪早期芝加哥的观察,认为大规模人口运动对城市发展有强烈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迁居到城市中的移民受教育少,没有技术,极端贫困。他们涌入城市,从事低工资的工厂工作,被迫住在拥挤的房屋中。但后来他们成为技术工,能挣到钱,住进了好房子。

31 McKenzie(1933,The Metropolitan Community,N.Y.):城市的人类生态过程:竞争与共生
1、浓缩(concentration)——在既定区域内的同类人口和机构的数量增长。 2、离散(dispersion) ——在既定区域内的同类人口和机构的数量下降。 3、集中(centralization)在城市用地方面,相同职能的机构聚集在一起,零售业和银行业等一般集中于城市的中枢地带。 4、分散(decentralization)——人口和机构离开中枢位置的趋势,遍布于城市乃至卫星城。 5、隔离(segregation)——对空间位置竞争的结果使相似的人群和机构(包括居住和其他工商业活动)聚集到特定的同质性的区域,区域之间彼此分离。由于无计划发展可能形成一些小规模的“自生区”。 6、侵入(invasion)与接替(succession)——二者不是对立的。侵入是一类群体或机构进入另一类群体或机构占据的区域的运动,接替是指后者在取代前者之后又对这一区域实施了有效的统治。

32 讨论: 人类内部竞争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物种之间 竞争的同异? 形式: 内容: 激烈程度: 后果:

33 形式:武力、战争、政治、文化、经济、技术、
意识形态 内容:资源、信息、地位、尊严 激烈程度:和平共处————生存毁灭 后果:自然的调节、进化、均衡; 人为的、自觉的调节、进步、平衡 ——秩序、规范、制度、角色期望、文化

34 (the Concentric Hypothesis)
3.5 同心圆假说 (the Concentric Hypothesis) 帕克认为都市形态的构成和重构是在在竞争和人口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他把城市的结构看作是一种大规模的、有特征的整体模式,虽然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他的学生伯吉斯在2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了这样的模式:城市发展象树的年轮一样,存在着一系列由同心圆组成的圈带,如商务、住宅、农业圈带。 (E. W. Burgess, “The Growth of the City: An Introduction to a Research Project”, In R. Park, E. Burgess & Mckenzie, The City, 1925,1967[1916])

35 伯吉斯也同样看到了社会力量在其中的作用,例如迁居到郊区就不是纯粹的经济动机,而是与追求声望有关。
伯吉斯的模型代表了一种城市从中心商务区扩张趋势的“理念形”结构,共有5个主要圈带(以芝加哥为例):

36 (1)The Loop(闹市区),即中心商务区。
(2)环绕商业区的通常是一个过渡性区域,商业和轻工业涌入其中。还有贫民窟、少数民族居住区(意大利小西西里区、唐人街)、地下世界的房客等。 (3)由产业工人居住,他们是从工厂环境恶化的区域中撤退出来但又要求易于到达工作地点。(包括第二代移民、早期移民的后代——他们已经从内城的贫民窟中先行一步逃离出来了。还有双人家庭居住的两家合住式双层楼房——在内城贫民窟中一般都是4人以上家庭。) (4)由高等级公寓建筑和分散的出租公寓组成的“居住区”。(住家旅馆、公寓,特别是一人户家庭。这里还有相当富裕的独立住宅区——光亮区,以及一些“不太受欢迎”的少数民族或种族居住区。) (5)在城区之外是市郊往返上班者的居住带——郊区、卫星镇——从CBD到达这里通常需要30—60分钟。

37 3.6 批评 第一、伯吉斯相信他的同心圆假说模型可以描述任何城市。但是肯定有些城市是不太合适的。
第二、有些批评者认为区位理论对无限制的竞争和人口运动概念过份依赖。只有在某些文化环境和历史时期,竞争和人口的作用才显得非常重要。而竞争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城市生活的中心。 第三、伯吉斯的模型暗含着一种假定,就是城市的任何地方都是以交通系统为基础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例外,如文化、宗教、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可能是更重要的。

38 第四、伯吉斯意义上的同心圆圈带是否真的存在,许多人提出怀疑。
第五、区位理论被认为太“生态化”,用动植物生态原则来解释人文过程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歪曲。区位理论降低了城市环境的进化中人的选择作用。 在这些批评中,出现了许多替代理论和模型,一个基本原则是城市用地中的决定因素远比帕克和伯吉斯设想的要复杂得多。

39 4.都市生态学的其他理论

40 4.1 扇形理论(the sector theory)
[Homer Hoyt (1939), The Structure and Growth of Residential Neighorhoods in American Cities. Washington D. C.: 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 对伯吉斯的圈带理论的修正: ——不是集中地形成同心圆,而是形成向外发展的各种扇形分布。其中贫富阶层可能呈扇形分布交错地居住在一起。 ——竞争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既占地)、扩展、技术、新的交通线路、审美需要、自然景观等等。 扇形模型的思路仍然是来自以CBD为核心的同心圆扩展的线索——在都市扩张过程中,一是只能从中心向周围扩展,二是靠中心的一边边长必然较短而外围的边长较长,三是中心区既已成圆形2,则扩张的边界一般是扇形而不是梯形。 1中央商务区 2批发轻工业区 3下层居住区 上层居住区 4中层居住区 1 1

41 在关于城市区位模型的争论中,较早期的R.Hurd的设想为同心圆和扇形模型提供了一种启发。
——城市将会沿交通要道从旧中心区向外扩展,主要的交通运输技术将会改变过往居住模式的空间局限。在交通要道向外伸展之中,所形成的空隙逐渐被填满,呈星状分布,与此同时,向外辐射的交通要道则构成了最外围的增长点(Richard Hurd, 1905, Principles of City Land Values, New York.)。 二战时期及以后,欧美国家城市爆炸性的迅速扩张使城市变成了多中心的,再不是只向一个中心聚集。于是有人提出了多核心模型。 (William G. Flanagan,1993, Contemporary Urban Sociology, P.48-50)

42 4. 3 多核心理论 (the multiple nuclei theory) [Chaundey O
4.3 多核心理论 (the multiple nuclei theory) [Chaundey O. Harris and Edward L. Ullman, “The Nature of City”, The Annals, 242 (November, 1945)] 多中心、多城市扩张 1 中央商务区 2 批发和轻工业区 3 下层社会居住区 4 中层阶级居住区 5 上层社会居住区 重工业区 7 外围商务区 郊区居住区 9 工业郊区 3 7 3 3 6 9 8

43 5.1950年代以后都市生态学的变化 1950年代中期即二战后,北美的城市性质开始发生了改变,生态学中的经验研究出现了新方向,理论也有了新发展。 二战后,都市地区的大都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进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美国,由政府支持的私营住宅业导致了爆炸性的郊区扩张模式(其实这一扩张模式早在几十年前就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开始了)。都市分散化(decentralization)模式的加速度成了50年代的特征,持续了几十年,一直到90年代。

44 一方面是都市地区和人口的详细的经验研究;
新出现的城市形式也使得人文生态学家们着手转向研究和理论解释的新方向。1950年代以后的都市生态学转向了两种不同的强调: 一方面是都市地区和人口的详细的经验研究; 另一方面则是转而寻求关于社会和空间安排的整体原则的包罗万象的(all-encompassing)社会哲学(William G. Flanagan,1993, Contemporary Urban Sociology, P.52)。 第一种趋势是社会区域分析、因子分析区位论 第二种趋势是新正统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

45 5.1 社会区域分析(from 1949) Shevky等人通过对洛杉矶、圣弗兰西斯科的研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口的社会特征来描述城市用地的企图。 他们考察的人口社会特征包括: 社会经济等级(粗略的,如声望值)、家庭地位(孩子数目、住宅类型、母亲是否工作)、民族或种族等。 根据人口普查的各个小区的观察,试图确定每个小区人口共同拥有这些特征的等级,再由一定比例来确定一个“社会区”。 如一些小区中的人群的测量结果可能显示社会等级和家庭地位低,而种族等级高。那即是说这个小区的人们倾向于声望较低、家庭人口多、住宅较差等。而另一个小区的人们的测量显示其社会等级高、家庭地位和种族地位低等。 通过筛选、排列,他们认为城市有32种有区别性的社会区域。这些社会特征在城市居民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种大家都熟知的“语言”。 Eshref Shevky and Marilyn Williams (1949), The Social Areas of Los Angeles,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hevky and Wendell Bell (1955), Social Area Analysi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46 霍利和邓肯(Hawley, Amos and Duncan, Otis Dudley, 1957, “Social Area Analysis: A Critical Appraisal.” Land Economics, 33 [November 1957], )对此提出了强烈批评。 社会区域分析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择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何进一步寻找形成社会区域的原因,并建立人口分层与物理的区域分化之间的理论联系。 霍利和邓肯、费雷等是前述第二种趋势的代表。 (见蔡禾,2003,《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新正统生态学、文化生态学)。

47 5.2 因子分析区位论 (factorial ecology)(1965\1967\1976) 因子分析区位论的分析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与社会区域理论不同的是,后者只是考虑了几个先定的社会特征,而前者则把城市地区中被认为有潜在的重要性的因素全部进行了分析。在其中寻找有联系的特征,那些相关度较高的称为因子。然后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市用地模式。如社会经济因子、学历和职位因子、家庭地位因子、种族因子、人口移动因子等。 在新西兰的Whangarei、芬兰的赫尔辛基、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波士顿的研究中都有发现。在波士顿,社会经济因子和家庭地位因子以及种族因子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区位论的批评 (不同的文化、宗教、历史、各地传统、社会等级及种姓等均未考虑进来)。 (详情见附图:英国城市社会区域因子生态典型模型)

48 5.3 综合理论 Berry, Brian J. L. and Rees, Phillip H., “The Factorial Ecology of Cacutta.” A.J.S., 74(March 1969), Berry和Rees 二人认为过往的城市用的的经济分析、同心圆、多核心等理论既不能完全放弃,也需要加以深化。他们通过对印度加尔各答和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关于城市用地的综合理论。 他们二人采用控制变量的方式来研究因子区位论揭示出来的各个因子对城市用地的单独的影响作用,甚至把时间、技术进步等变量都暂时排除在外。 Berry和Rees的分析一共分为9个部分(步骤):A-B-C-D-E-F-G-H-I 。三种基本要素——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地位、种族在分别考察之后再进行综合考察,最后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城市用地模型——一个理念型的构图。

49 然后再考虑: 地理因素(山岗、湖泊) 历史因素(如政府提供建设低收入住房工程的基金,在模型没有包括进来的地方建房) 技术因素(新交通体系、建筑高度等) 政治因素(少数民族运动、城市草根居民的运动、其他压力集团——既得利益集团的矛盾与斗争), 那么这样的模型可以应用到任何城市并且解释任何群体和厂商的行为在什么地方进行。

50 最后的问题是:是什么因素促使不同的群体居住在城市的某一位置?
Berry和Rees认为正是经济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和种族的影响。大多数西方城市的居民以下面三个因素来决定其居住地: 1、房价。 2、住宅类型(单人房还是多人房、公寓还是住宅、房间数量), 3、住宅的位置(邻居的社会特征、上班远近等)。 对这三个因素的综合考虑,首先无疑是家庭收入。再加上种种其他计算。 当然社会因素也会起作用,如人口结构、平均家庭规模、妇女劳动力参加工作的变化、城市的扩张、年轻人家庭与老年人家庭购房时间的差异(——越是中心越是老房子——老年人居住,远离中心则是新房子——年轻人居住)、种族歧视问题等。

51 英国城市的社会区域因子生态典型模型 1 中央商务区(CBD) a 1 2 3 a 4 5 b d c a b b g b f e c d a
(零售、办公、批发等) 2 内城 a 下等,工人阶层 b 下等,移民 c 卧室兼客厅,非定居者 d 老年人 e 老旧市营住宅 f 翻新的市营住宅 g 翻新的中产居住的旧区 3 中城 ( 曾有或现有家庭 ) a 上层社会 b 中产阶级 c 市营住宅 4 外城 b 中等收入者 d 欠发达地区 5 边缘区 b 混合阶层 c 古老村落 d 乡村 d a a c b a d a c b d c a a b a b c b g d 1 2 3 a 4 d b f 5 e c b d b c d d b

52 Davies,W.K.D.(1984), Factorial Ecology, Aldershot, Fig.9.8, P.341.
上图资料来源: Davies,W.K.D.(1984), Factorial Ecology, Aldershot, Fig.9.8, P.341. (转引自[美]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2005(2000),《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商务印书馆,P.108)

53 6. 关于都市—区域结构的其他理论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德文Standort,或英文Location)
主要考虑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市场,城市)的距离 工业区位论(德文Standort,或英文Location) 龙哈德:重量三角形和“价格漏斗”模型 阿尔弗莱德·韦伯(A.Weber) :工业区位论 中心地理论(Die Theorie der Zentralen Orte) 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 市场体系理论 斯坚雅 (G. William Skinner)

54 6.1 工业区位论 德国的龙哈德:重量三角形和“价格漏斗”模型 阿尔弗莱德·韦伯:《工业区位论》 原料产地——能源产地——销售地区
方法论理性理论不涉及实际的用地状况,而是将空间适应过程虚拟化,纯粹从方法上探讨,提出理论模型。 A.韦伯企图发展出一种适用于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任何历史阶段的空间定位布局原则,尤其是工业布局的原则,完全排除社会价值和意志对空间选择的影响,将社会机构和功能单位看作是纯粹的经济单位,或作为一种来选择空间定位,并且只考虑三个基本因素:消费地、运输费用、劳动力价格。

55 韦伯在研究中采用实验分离法(experimental isolations)假定某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考虑另外的因素的作用。
如劳动力价格相等,给定消费地,则工业布局只需要考虑运输问题(以原料重量与制成品的比率确定距离关系,进一步确定布局选址)。 韦伯还将工业区位的变化归纳为两种趋势: 聚集力:包括扩大市场、降低成本、产品配套、公用设施等,促使工业聚集。 扩散力:但当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而增加成本,产生聚集不经济,则扩散力不起作用,使工业的区位扩散。

56 鞍钢的区位

57 宝钢的区位

58 项目 鞍钢 宝钢 地理位置 兴建时间 铁矿石来源 能源来源 水源 消费市场 上海 辽宁鞍山 民国、日伪 70年代 当地供应 进口
山西、黑龙江 安徽、淮南、山西 辽河 长江 沈阳、大连、长春等 上海、南京、杭州等

59 工业的主要 区位因素 原料 动力(能源) 劳动力 市场 交通运输 土地 水源 政府

60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61 决策者选择区位目的 厂商 经济效益 低成本高利润 原料指向型(见图) 市场指向型(见图) 动力指向型(见图)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见图)
技术指向型(见图) 理想区位条件 现实区位优势

62 理想的工业区位 充足的原料、动力; 质高价廉的劳动力; 前景广阔的市场

63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2.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交通的基础作用仍然存在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 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加—— 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64 巩固国防需要 缩小地区差距 解决就业问题 发展家乡经济 政府 社会效益

65 政府 环境效益 污染大气工业 污染水源工业 排放固体废弃物工业 见图 考虑居住地环境质量 工业区位的选择 因时、因地、因部门、因决策者而异

66

67

68

69

70

71 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72 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工业区位因素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 (1) 原料地对区位的影响减弱 (2) 交通便捷地对区位的影响增强
(3) 信息通达性对区位的影响增强 (4) 劳动者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73 社会、环境需要对动也区位选择的影响 1.20世纪50年代——国防需要 2.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 3.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 4.工业惯性 5.环境因素的影响

74 6.2 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从中心居民点、城市的供应、行政管理、交通等主要职能出发 论证了城市居民点及其地域体系
揭示了城市、中心居民点发展的区域基础及等级-规模的空间关系 将区域(或国家)内城市等级与规模关系形象地概括为正六边形模型。

75

76

77

78

79 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的趋势,中心地位于正六边形的正中间。

80

81

82

83 1.低级中心地和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
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3.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分布特点是金字塔形 4.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

84 二、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理论:假想模式 不存在完全呈正六边形分布的服务范围 2.实际: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六边形的嵌套规律客观存在 3.应用: 区域规划 城市建设 商业网点的布局 北京商业中心的布局 见图 举例: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见图

85 假设月坛为更高一级的商业 中心,其服务范围应包括哪 些地方?

86 1. 该居民体系由几级居民 点组成?各有多少个? 2. 居民点的空间布 局关系及其原因? 3. 各居民点的服务范围 是呈正六边形吗?

87

88 都市区域的区位理论应用研究: 万向东: 都市边缘的村庄—— 关于珠三角地区都市边缘社区 的尝试性研究
(《都市边缘的村庄——广州北郊蓼江村的实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

89 (本节“工业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的部分文字资料和全部图片资料由2003级人口学研究生张岸提供,特此说明并致谢。)
本节内容参考文献: 万向东、李超海,2006,《都市 “夹心村庄”的边缘性状态的尝试性研究》,《学习与实践》(武汉),第12期。 Lösch, A., 1954, The Economics of Loca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勒施[亦译廖什],1995,空间经济次序,王受礼译,商务印书馆,转引自王铮,2002)。 施坚雅(美),1998(1994),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铮,2002,理论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

90 6.3市场体系——城市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 美国亚洲研究及人类学教授施坚雅以成都平原地区乡村市场体系的等级分布为实例,论述了20世纪初—60年代中国农村集市、乡镇和中心城市三级市场的发展、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 基本观点:市场结构必然会形成地方性的社会组织,并作为一种重要模式,有利于促进农民社区结合成为单一的社会体系(完整的社会)。作者强调了市场体系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作为基本自变量的重要意义。 基层集镇——基层市场(standard market)地方产品进入较大市场体系,消费的输入品向下流动。 中间集镇——中间市场(intermediate market)。 地方城市——中心市场(central market),在流通网络中处于战略性地位,有重要的批发职能。这里,自然经济中心和人为行政中心是有差异的。 地区城市——更高级的都市中心。 (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1998(1964,1993),《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1 第二部分结束,谢谢!


Download ppt "Urban Sociology(2) 城市社会学(2) 万向东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

玻璃钢生产厂家东方玻璃钢雕塑厂家广州独特玻璃钢座椅雕塑钦州玻璃钢商场美陈广东商场美陈雕塑定制成都商场美陈玻璃钢卡通雕塑规格郑州玻璃钢不锈钢树叶雕塑厂桐乡玻璃钢卡通公仔雕塑公司玻璃钢雕塑专卖室外玻璃钢雕塑易褪色吗商场中式美陈吊顶郑州商场美陈制作玻璃钢雕塑公司装修七夕商场美陈展示潮州玻璃钢雕塑图片驻马店北京商场美陈男装河南人物玻璃钢雕塑生产厂家在哪制作玻璃钢雕塑赤峰仿铜玻璃钢雕塑安装河北开业商场美陈报价玻璃钢透光雕塑生产厂家洛龙玻璃钢雕塑费用长春玻璃钢广场雕塑承德玻璃钢花盆通化动物玻璃钢雕塑制作芜湖佛像玻璃钢雕塑哪家便宜拉萨玻璃钢孔子雕塑玻璃钢景观鹿雕塑江西欧式玻璃钢雕塑订做价格天津商场主题创意商业美陈哪家好广东卡通玻璃钢雕塑制作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