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安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1年07月17日 07:35 新浪网 作者 深圳特区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7月的安吉,草木勃发,青山远黛。

  一路行走,绝致风景总伴随左右。竹林郁郁葱葱,茶山绿意盎然,河溪清水潺潺,村舍错落有致,别墅星星点点。

  余村绿道。

  中国美丽乡村,果然名不虚传。

  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多年来,安吉坚持“生态立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安吉守住了绿水青山,赢得了金山银山。2020年,安吉经济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县第51位,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大县、经济强县、投资宝地。

  

  生态立县 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县城驱车半小时,记者来到天荒坪镇余村,只见青山含黛、小院精致,家家花草繁盛、户户绿树成荫。村头一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留念。

  游客参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书法石碑。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这里考察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没想到安吉农村现在这么美!”来自苏州的王老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代趁着暑假出来走走看看,在余村的民宿住了两晚。“实在是太值了,真不敢相信这里以前是矿山。”

  上世纪80-90年代,环抱余村的三面山体被开膛破肚、开矿办水泥厂,导致烟尘漫天、青山被毁、溪流浑浊。

  不仅是余村,整个安吉县也因强调发展、忽视环保,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

  余村水泥厂。(老照片翻拍)

  安吉县委政研室室务会议成员、安吉发展研究院院长傅驿盛向记者讲述了“一条河”的故事。西苕溪发源于黄浦江源头的龙王山,是安吉的母亲河。上世纪90年代,为加快发展,西苕溪沿岸办起了造纸厂、化工厂、水泥厂等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废水直排,河水被严重污染。1998年,太湖“零点”治污行动启动后,安吉下定决心要还清澈于西苕溪,当年关停污染严重企业33家,第二年财政收入锐减7000多万元。这对当时年财政收入仅1.46亿元的安吉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考验。

  余村老矿山。(老照片翻拍)

  有阵痛,也有争论。但安吉很快于本世纪初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从那时起,尽管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张蓝图就此一绘到底。在“治水治气治土治矿治违”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的作用下,西苕溪水变清了,消失多年的太湖白鱼又游回来了。余村则变成全国有名的美丽乡村样板、国家4A级景区。

  目前,安吉全县约2/3空间被划为生态空间,严格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生态空间内,只允许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开发,工业项目一律不准入内。一些重点保护区装上了红外热成像仪、全景摄像机,用“天空地”监控网严控违法违规活动。安吉还积极探索构建以绿色GDP为主导的考核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占乡镇党政实绩考核比例40%以上。

  改造前的余村风貌。(老照片翻拍)

  绿色产业 一竹一叶满是金

  重污染的工厂关停了,生态变好了,经济发展怎么办?

  安吉人自有办法: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一把转椅转出一大产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陈铖告诉记者,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安吉发挥竹、茶等生态优势,加速竹产业、椅产业、茶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绿色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一根竹子可做成3000种产品,形成从竹笋、凉席到家具、饮料的全产业链。”陈铖透露,目前全县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0家、年产值逾39亿元,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全国10%的竹业产值,全国每3张竹椅就有1张产自安吉。

  陈铖介绍,安吉是全国最大的转椅生产基地,出口量占全国1/2,内销占全国1/3。

  绿水青山围绕的余村。

  安吉白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品牌价值已达45亿元,连续12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去年,安吉白茶产量2008吨、产值超31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600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享有“白茶之乡”、“中国竹乡”美名的安吉,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农事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业态,不断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2003年到2020年,全县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19.7万元增长到583.48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5402元增至35699元。

  安吉还因地制宜,完善村庄产业规划,将全县187个行政村划分为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市化建设村。其中,25个示范村吸引工商资本项目45个,总投资14.8亿元。

  近两年,安吉跳出一村、一地、一种的传统模式,探索特色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村与村之间“抱团”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形成了10余个景村联创、多村联合发展群,撬动100多亿元休闲旅游类项目投资。在孝丰镇,溪南、潴口溪、下汤、横柏、老石坎等5个村携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农业观光、运动养生等产业,现已成为周边城市居民周末和节假日的热门目的地。

  绿水青山围绕的余村。

  美丽乡村 一张名片闯天下

  “卖风景”,是安吉一道别样风景。这个“中国美丽乡村”,被越来越多的人纳入旅行计划。2019年,安吉接待游客超过2800万人次,旅游收入逾380亿元。去年,尽管疫情影响,仍有2105万人次游客涌入,贡献旅游收入305亿元。

  “一到周末,客房爆满,餐位爆满,每年毛收入大概400万,纯收入上百万。你说生活好不好?在我们村里,家家住小别墅、开小汽车。这些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曾在矿上开了多年拖拉机的余村村民潘春林,在自家民宿里自豪地告诉记者。

  生态的改善,也吸引外出人员不断回流。从余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胡斌,在外地工作多年后于2017年回到村里,开了一家颇具特色的精品民宿,现在过得有滋有味。“每天面对绿水青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不仅收入不错,还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家乡振兴做点事,这样的生活让我很知足。”他说,村里像他一样回来创业的有二三十人。

  余村全貌。

  安吉县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建忠告诉记者,2019年安吉获批成为浙江“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目前正全力打造全国绿色发展标杆、全国城乡融合样板、全国美丽宜居大花园典范。为此,安吉在全省率先开展“两山银行”试点,将全县分散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沉睡闲置资产统一收储、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经营,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据安吉县“两山银行”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20年共摸排可开发利用土地1.1万亩、水域3万亩、森林10.2万亩,预计可产出500亿元。

  根据规划,到2022年,安吉县域环境更加优美、产业更加绿美、社会更加和美、生活更加甜美,成为“两美”浙江建设典范、“两山”实践全国示范,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吉样本。

  【“靠山吃山”变“养山富山”——访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

  “矿山就在我家后面200米,每天放炮炸山,飞起的碎石随时落到房顶上,让人心惊胆战。”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提起当年“卖石头”谋生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

  面积4.86平方公里的余村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及余村坞而得名,三面环山,原本绿树掩映、竹林苍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村人靠山吃山,采矿石、造水泥。”俞小平说,当时全村共有三个矿山同时开采,还有水泥厂、石灰厂,70%的村民围着矿山产业工作。

  矿山产业每年给余村带来上百万元收入,村民变富了,生态环境却严重恶化。俞小平指着一张浓烟滚滚的照片说,当时的余村粉尘弥漫、遮天蔽日,窗子都要装两层玻璃,矿工除了眼睛,全身都被粉尘包裹,谁也认不出谁。

  “山上的竹子都被碎石打得趴在地上,河水是石灰水、泥浆水,道路也破损得不像样子。”俞小平说,那时的余村以生态环境甚至是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增长和发展。“每年都发生安全事故,好几个人失去生命,最小的才18岁。大家都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正值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生态战略,安吉县编制创建全国第一个生态县规划,余村从2003年开始商讨,到2004年相继关停了所有矿山和水泥厂。

  “关停后,村集体收入从300万元跌到20多万元,一时又没有找到新出路,不少村民开始迷茫。”俞小平回忆,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对村里的绿色转型予以充分肯定,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点亮了余村绿色发展之路的明灯。

  7月的余村,鲜花盛开。

  余村开始依托竹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俞小平告诉记者,余村已经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2020年1060名户籍人口,人均收入5.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24万元。

  炎炎夏日,游客来到余村荷花山漂流。

  “保护与发展其实不矛盾,你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发展的这条路,余村试过了,走不通!”俞小平透露,作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余村“两山”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拾壹璟、天下银坑项目成功盘活,余村大道二期、银坑溪游步道等18个新项目正在推进。

  余村葡萄园,外国游客体验农家乐。

  余村葡萄园,外国游客体验农家乐。

  尝到生态建设甜头的余村,联合周边的山河、银坑、马吉、横路四个村,成立了“五子联兴”公司,并联动天荒坪镇构筑“1+1+4”抱团发展格局,整合五村资源,分片发展。“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将年均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五村经营收入翻两番。”俞小平说。

  【记者手记:绿色是一种竞争力】

  满目绿色,处处生机。

  绿色是安吉的底色。记者每到一处乡村,道路洁净,空气清新,生态优美。“生态立县”的安吉一张蓝图绘到底,护美“绿水青山”,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典范。

  “绿树村边合”的美景相伴,58万安吉人诗意地栖居。记者所到之处,无论在县城还是乡村,也不管是公职人员或者农民,人们个个洋溢着笑脸,透露着自豪,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别具特色的余村民居。

  余村党支部原书记鲍新民说,余村靠着绿色发展,村民从过去低矮的土房,到现在住三层别墅,从以前骑自行车、摩托车,到现在开小汽车,基本每户2台汽车,这样的变化让人做梦都会笑醒。

  安吉187个行政村,都像余村这样,养护绿水青山,做大了“金山银山”。绿色生态产业后劲十足,以生态产业链为主的服务业比重占GDP一半,绿色GDP成色十足。更值得称道的是,安吉不断丰富“两山”理念载体,推动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返乡创业、安居,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活水和新鲜血液。

  炎炎夏日,游客来到余村荷花山漂流。

  安吉的实践告诉人们,绿色是一种更具持久性的竞争力。今天,安吉正打造全国绿色发展标杆,县委县政府发布《“两山银行”试点实施方案》,探索生态资源的规范、高质量转化和发展。绿色安吉,正加快迈入可持续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原标题《为人民谋幸福——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分会场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奋斗  安吉:守住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勇 吴德群 /文 杨少昆 /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安吉 绿水青山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